《聲現象》期末復習要點(2)
演示實驗: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設計實驗】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
【現象】在使用同種材料的情況下,伸出桌邊越短,音調越高;伸出桌面越長,音調越高。
【結論】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體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越高。
【注意】① 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② 不要聽桌面被拍打的聲音。實驗的研究對象是鋼尺,聽桌面聲音是錯誤的。
樂器調弦,改變的是音調。分辨碗的好壞時(敲擊),主要分辨音調,其次分辨音色。
見書上圖1.3-8的水瓶琴,
對瓶口吹氣時,聲音是由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長(水越少),音調越低。
敲擊瓶體時,聲音是由瓶體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短(水越多),音調越低。
3.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
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振幅、距離發聲體遠近。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探究實驗: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
【設計實驗】如書上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現象】用不同的力敲擊,兵乓球被彈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越大。
【結論】發聲體的振幅決定響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
4. 音色:反應聲音的品質。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音色來辨別不同的聲音。
音色決定于發聲體本身。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
聲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
音調和響度相同、音色不同的聲音,它們的波形在大體上沒有區別,而在小的振動處有區別。
《聲現象》期末復習第四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講,噪聲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2. 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3. 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不是沒有聲音);
30~40 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
70 dB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
長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并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 dB的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4.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 90 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5. 控制噪聲的辦法: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防止噪聲產生——城市內禁鳴喇叭、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阻斷噪聲的傳播——馬路兩側的隔聲板、植樹造林、夾層為真空的雙層玻璃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耳罩
6. 當今社會的四大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聲現象》期末復習第五節 聲的利用
1. 聲能傳遞信息的重要應用:
回聲定位:蝙蝠發出超聲波,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聲吶(探知海洋深度,繪出水下數千米處的地形圖)
“B超”
根據超聲波的反射情況,可以檢測鋼管等物體內部是否有裂縫。
超聲波探測儀
2. 聲能傳遞能量的重要應用:超聲波清洗鐘表等精密機械、超聲波治療人體結石等。
3. 回聲:聲音的反射現象。
計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導出來)
應用:回聲定位、圜丘等。
回聲和原聲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氣中的距離為17 m)以上才能感覺有回聲。如果原聲和回聲間隔不到0.1 s,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可加強原聲。
雪地感覺較寧靜(電影院的墻壁使用較粗糙的材料)的原因:蓬松多孔的結構能吸收聲音,聲音經過多次反射,能量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