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書筆記5篇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一:負荊請罪
令我映像最深的還是《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那知錯就改的精神太值得我去學習了,他能跪下來,背著荊條誠懇的認錯,而我呢?做錯了事情不但不認錯,還說別人有錯在先,死都要承認自己是對的。我和廉頗比起來,如同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現在,我明白了知錯就改這個道理,做錯事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承認,肯不肯改正。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二:臥薪嘗膽
我最喜歡臥薪嘗膽,因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先苦后甜。
這個故事講得是吳越兩國在春秋末期為爭取天下霸權,在夫椒激戰,越軍大敗,越王勾踐被俘,吳王夫差認為要完成霸業,必須要寬宏大量。就沒殺越王勾踐。沒想到幾十年后,越往東山再起,逼死了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后來成為春秋霸主之一。越王勾踐是多么忍辱負重、老謀深算的一個人啊!勾踐為了打敗吳王夫差,睡在柴草當中,吃粗茶淡飯;為了打敗吳王夫差吃飯睡覺都要舔嘗苦膽;為了打敗吳王夫差和戰士們同睡同起;為了打敗吳王,他放下身段,不恥下問。功夫不負有心人。越王勾踐終于打敗了吳王夫差。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忍辱負重、不恥下問。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三:一諾千金
前幾天,老師推薦我們一些書,每本書對我來說都是受益匪淺,同時又能陶冶情操,真讓我愛不釋手。
比如說《中華成語故事》一書,它讓我學會許多成語,也知道每個成語的由來以及成語背后隱藏著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其中有一個成語叫“一諾千金”,在之前,我不知道這句成語的意義,讀完這個故事后才明白。我們說每一句話都要極其有用,更要守信用。不像我每次答應爸媽的話我都很難做到,以致讓爸媽不太相信我,說我說話不起作用,這讓我很慚愧!
還有“欲速則不達”一詞,意義:做任何事不要圖快,不要只顧小利。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只顧小利就辦不成大事。于是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星期天,媽媽騎著電動車,背我出去辦事。臨近十字路口時,紅燈亮了起來,媽媽為了趕時間,加快速度就“嗖”的一下,闖過紅燈。正當媽媽沾沾自喜時,“砰”的一聲,“哎呀”我和媽媽連人帶車摔倒了。原來,媽媽和人家撞車了,這時媽媽好像意識到什么?就忍著痛,連忙站了起來向那位阿姨道歉!幸好沒什么大事。為了趕時間,媽媽紅著臉繼續向前去啊。唉,這真是欲速則不達呀。
好多,好多的成語故事,真的讓我看不完,學不完,講不完。每讀完一則故事都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而且又加強了對成語的理解。總之,讀書它會讓你輕松,也會幫助我們去分析那過錯,并能教會我們學會尊敬別人,學會審視自己哦!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四:胸有成竹
暑假里我讀了《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其中我向大家推薦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他擅長畫竹子,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樣。人們給他一個雅號,稱他為“墨竹大師”。
文與可為什么能將竹子畫的栩栩如生呢?原來,他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種了許多竹子。一
年四季都在觀查竹子的一點一滴地變化,竹子生動、具體的性象已印刻在他的胸中,所以畫得特別順手。文與可的一個朋友寫了兩句話:“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意思是:文與可在畫竹子時,完美的竹子形象早就在他的心里構思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事情都要準備好了再作。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五: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里的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去,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他非常有骨氣,沒有因為五斗米而像這種小人低頭哈腰,我非常敬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