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書筆記精選5篇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一: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之士準備為國效力而奮發圖強。
它的典故是: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祖逖,在十四五歲的時候,下決心要認真讀書。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經常請教他人,到洛陽巡師訪友,探討學問,增長了知識和才能,逐漸受到人們的稱贊。與名士劉琨認識,他們一起到州里做主簿。兩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辦公,晚上同住一室,互相切磋知識,暢談人生理想。每到深夜,一聽見喔喔的雞啼聲,兩人就起來舞劍,一直舞到東方發白。“聞雞起舞”成了他們每天必修的功課。
祖逖經過勤學苦練,最終成為一個有勇有謀的。當匈奴攻陷洛陽,晉帝被俘時,他用自己的學識與才干奪回了黃河以南的全部國土,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看到祖逖能夠天不亮就起床練習武藝,讓我很感動。我長大了想當一名軍人,像祖逖那樣為國效力。我也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鍛煉身體,長大報效祖國。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二:玩物喪志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滅了商朝以后,于是號召遠方各國都來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國來了一位使者,他送給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這只狗非同尋常,有四尺多高,兩眼十分機靈,因此深得武王喜愛。從此, 武王每天都只顧著玩這條大狗,連國家大事也不顧了。后來,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喪志,連忙寫信給武王,信中勸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應該勵精圖治。 武王看了這封信,突然反省過來,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信中話很對。從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不敢疏忽,周朝的統治也得到了發展。
從這個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那樣會使人喪失進取的志向。實際上,學習也是一樣,不能貪圖玩樂,荒廢學業,那樣,可真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三:程門立雪
我對“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印象很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毛澤東借鑒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么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游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四:害群之馬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了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么簡單。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五:磨杵成針
故事里講了唐朝詩人李白,小時候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手中拿著根很粗的鐵棒,正在石頭上用力磨。李白好奇,就上前問道:“老奶奶,您為什么在石頭上磨鐵棒啊?”老奶奶說:“我要把鐵棒磨成一根銹花針。”“怎么可能呢?”李白驚訝地說。老奶奶見李白不相信,停下手中的活,認真地對他說:“孩子,你要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哪!”
李白聽了深受感動,從此他發奮讀書,專心學習,終于學到豐富的知識,寫出許多流傳千古的詩篇,成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詩人。
讀了這篇故事,對我的教育啟發很大。我以前上課有時不專心,寫作業缺乏耐心。我要向李白學習!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我一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