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作文素材親情
【素材展示1】
我們首先得承認,“親情計算題”算出來的答案雖然很殘酷,但是它的背后也有現實無奈的一面,有客觀原因的限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即便現在還沒有條件和能力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但是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盡精神贍養的責任和義務。
說到底,“親情計算題”的背后有無奈,也有提醒,但最關鍵的還是看我們如何行動。也許對很多現代人來說,困難的不是能不能做到多回一次家,多打一次電話,而是心里有沒有這個意識,有沒有實際行動。
(摘自《中國婦女報》,2014年1月14日)
【素材解讀】
當前我國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空巢老人們越來越多,而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很多年輕人對于親情的訴求也越來越淡薄,以至2013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都將“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寫入其中。是啊,“子欲養而親不在”是多大的遺憾與悲哀啊!如今在網上熱議的這道“親情計算題”,更是形象地計算出在未來的日子里,做子女的究竟能真正陪伴父母多長時間,它既讓我們每個人反省自己,也促使我們盡快付諸行動來報答父母。那么,讓我們像歌里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給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吧!
【適用話題】感恩與回報 常回家看看 思想與行動 精神的關愛
【素材展示2】
入學面試考親人生日難倒考生
“請說出你的六位親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武漢六中國際部招生中文面試中,這道試題是“規定動作”,在聽到主考老師的發問后,多數先前應答如流的學生“卡了殼”。
據校方統計,當天參加面試的200名學生中,9成學生都被這道題難倒,沒有過關。
“真沒想到校方會出這樣的題目。”“這題真‘奇葩’,對孩子來說有點難,因為她外公外婆的生日連我都不記得了。”面試結束后,一些家長議論紛紛。
對于面試考題,參與主考老師張智圓認為:“一個受雙親哺育培養十余年的初中畢業生,父母對他們的付出可謂殫精竭慮,可孩子卻連記住父母生日這樣最簡單的事都做不到,這個小小的問題折射出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初中生連父母生日都不知道,是不用心、不關心父母的表現。一個連自己親生父母都不關心的人,以后出國深造時,遠隔重洋的他們還怎么能對父母、對國家有一份責任感、有一份家國情懷?”武漢六中國際部執行校長劉燕海認為,出這道面試題并不是要考倒學生和家長,也不會作為錄取的硬指標,而是希望以此促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摘自《京華時報》,2014年1月20日)
【素材解讀】
感恩親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詩經》里的經典名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還是唐代詩人孟郊筆下耳熟能詳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等,都是對感恩親情與知恩圖報的生動詮釋。既然如此,那么,一道“說出六位親人的生日”的入學面試題,究竟難在哪里呢?為何會難倒莘莘學子?然而,不僅僅很多孩子答不上來,就連一些家長也感覺十分尷尬,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其實,只要孩子們平時多留意一下,多關愛自己身邊的親人;只要家長們平日多教育一下孩子,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與感恩心,那么,這道題非但不難,而且很簡單。
【適用話題】學會感恩 關愛 責任 親情的缺失
【素材展示3】
高中生下跪喂父母吃飯引議
近日,新洲城關高中100個學生跪著給父母喂了一頓飯,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本來是為了培養孩子一顆懂得感恩的心,但是,由學校組織的這種“孝心教育”卻引來各方議論。
新洲城關高長杜金甫說,“感恩宴”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孝順,下跪喂飯只是形式。孩子給父母喂飯是反哺,互換角色可以讓兩代人多一個溝通的渠道,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
俗話說“百行孝為先”,但如何培養出有孝心的孩子?不少教育專家認為,組織集體盡孝活動并不是個好辦法
看了2017年中考作文素材親情還看:
1.2017年以感恩親情為話題的作文
2.親情初中作文素材
3.2017中考語文作文素材
4.關于親情作文素材
5.2017年描寫親情的優秀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