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2015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2)
二、文言文積累與閱讀(22分)
(一)課內文言文積累(9分)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6分)
(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日(▲) 信((▲) 2)道(▲) 食(▲) (3)固(▲) 以(▲)
7.比較下列加點詞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語中的意思,選出不同的一項。(▲)(2分)
A.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完成一筆交易
B.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可愛的孩子
C.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他的表現真有些莫名其妙
D.長煙一空——我們一家人都去旅游了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13分)
云夢田
【明】劉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國多貧民,請以云夢之田貸之耕以食,無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許之。他日,見景子,問其入之數。景子曰:“無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與人而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語其人曰國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選自《郁離子》)
【注釋】①用事,舊指當權。
8.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停頓處用“/”劃開。(限斷三處)(3分)
語 其 人 曰 國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危 之 道 也。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l)楚王好安陵君(▲) (2)請以云夢之田貸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許之(▲) (4)景睢失色而退(▲)
10.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3分)
吾以子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與人而為恩乎?
11.本文所倡導的為政之道,與下列哪篇課文的主題最接近?(▲)(3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劌論戰》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記》
三、現代文閱讀(30分)
(一)(12分)
關于“中小學書法教育”的主題閱讀
【話題背景】
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為主,也可在其他學科課程、地方和校本課程中進行。其中,小學3-6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用于毛筆字學習。普通高中可開設書法選修課。
【調查數據】
一項網絡調查顯示:
71.4%的受訪者表示一個人的字代表著一個人的形象氣質;
72.5%的受訪者曾經有拿字帖練字的經歷;
42.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訪者認為,即便在互聯網時代,寫一手好字仍根重要。
(摘自《中國青年報》)
【精選案例】
書法是戴敏的第一項特長。她回憶,小學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練字,開始也覺得苦,“但練著練著就練出感覺了,十分享受這過程”。戴敏練書法源于父親一次不經意的鼓勵,后來就漸漸愛上了書法,而老師也通常會在寫得好的字上畫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會感到很開心”。
對于用依帆來說,少年時代的練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務,“老師布置的練字作業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個星期”。他認為,互聯網時代,真正用筆寫字的時候越來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場刷卡簽名時會寫寫字了,我身邊許多人都這么認為”。
(摘自中國教育新聞網)
【各方聲音】
網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語文的,又兼著書法課,常常覺得力不從心。好在一個學期上的書法課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試前就偷偷地改上語文課了。
網友吞可吞:很喜歡書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陳列的名家作品。很羨慕寫得一手好字的同學。但總是只有心動,沒有行動。上了初中,作業多了,就更沒有時聞練字了。
沈尹默(書法家):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跡,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
郭振有(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書寫,表達一種感情,與電腦寫不是一種狀態。如果一切都機械化了,就沒有審美,變得貧乏而沒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初中雖然學習壓力加大了,但是練習書法能讓我們靜下心來,每天有半小時的時間練書法,之后學習效率會更高。
(摘自互聯網)
【新聞現場】
本報訊 今天,“傳承蘭亭”? 紹興市區中小學生‘蘭亭雅集42人展’”在書法圣地蘭亭右軍祠啟幕,這成為今年蘭亭書法節的一個亮點。市內許多中小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前來參觀展覽。一位帶隊老師說,他們學校有很多書法愛好者,在征集作品和報名參觀的時候,大家都很積極,他們是傳承中國書法、傳承中華文化的希望和未來。
(摘自《紹興晚報》,有刪改)
12.從下列選項中選出與文意不相符的一項。(▲)(3分)
A.教育部要求,小學3-6年級每周要安排1課時練習書法,普通高中要開設書法選修課。
B.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書法教育進中小學課堂有較好的社會基礎。
C.有反對者認為,互聯網時代,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也就沒有必要學寫毛筆字了。
D.中國書法是世人公認的最高藝術,它具有審美價值,能豐富人的想象力。
13.根據以上幾則材料,分條概述中小學生學習書法的意義。(3分)
14.根據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學書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3分)
15.就激發學生書法學習興趣的問題,結合以上材料,給學校提幾點建議。(3分)
(二)(18分)
樹枝與名片
【日】西村壽行
①少年時代,我家住在瀨戶內海一個無名小島上,我常常和父親一起下海捕魚。
②我們撒網的地方是輪船的主航道,客船貨輪往來不斷。為安全起見,每當夜色濃重的時候,我們就點亮一組紅燈,以使迎面開來的輪船有所避讓。
③我因為是新手,所以擔當著監視輪船往來、舉燈告急的任務。
④冬天的夜海,風刀霜劍,寒風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幾件衣服,但它吸盡了海上的潮氣,感覺更加沉重冰涼。
⑤小船搖蕩于波濤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躍動。
⑥父親睡去了,我繼續監視著 海面。倦怠中,突然發現涌動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燈閃爍、裝飾豪華的客船迎面開來了,它看見了我舉起的紅燈,似乎在回避著我們。
⑦當客船臨近我們時,那上面的紅男綠女紛紛涌到船舷,倚著欄桿俯視被彩燈燭照的小小漁船。他們穿戴時髦,男的西裝革履,女的珠光寶氣。他們瞪著好奇的眼睛鳥瞰一個小漁夫,就像鳥瞰動物園中的小猴。一個貴婦人笑著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樹枝,那樹枝輕輕落在我的肩頭,卻像火一樣熾烈地灼燒著我的腦海。
⑧我仰視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們傳達著憤懣與煩躁,可他們看不見我的表情,他們無動于衷,專心致志地和彩燈一起裝飾著客船。留在我腦海里的,是一種冷艷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遠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樣的怒濤經久不息地向我們襲來。
⑩我目送著豪華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駛向何方……哦!我想起來了,前面有一座繁華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輝煌燦爛的都市啊!
11剎那間,我感到一陣悲哀,悲哀得想哭。
12我是一個有著古銅色粗糙皮膚的貧窮漁夫的后代,那些從我眼前一晃而過的紅男綠女和我無緣,那遠方輝煌燦爛的都市也和我無緣,只有貴婦人丟棄的枯萎樹枝靠近了我,我感到無限的悲哀。
1320年后,我奇跡般地在那座輝煌燦爛的都市東京居住了下來,我當上了作家。
14我是海的兒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著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帶一身水的氣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兩岸璀璨的燈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閃爍的銀帶隨風起伏。它喚起了我少年時代的回憶,拽住我的腳步讓我佇立岸邊久久地凝望。我覺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鄉的河面毫無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還吐露著鮮明的瀨戶內海以往的氣息。
15忽然間,一陣冷風吹過,仿佛一件沉重而冰涼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16當我驚異于冷風的肆虐時,驀地瞥見河面上蕩漾著一條小漁船。漁船上,漁夫正在撒網。和20年前不同的是,漁夫的兒子并沒有從事我少年時的工作,他正在為父親撒網搭著手,他們合力探尋著妙正寺河對城市的奉獻。
17過了一會兒,那少年開始仰視我了,使我驀然間處于20年前豪華大客船上紅男綠女的位置。我看不見少年細致的表情,卻可以揣摩出他面對岸上的“西裝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時間,我以作家的名義深深地體味出底層人民的悲哀是怎樣沉重地浸潤著從瀨戶內海到東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線!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會有那么一天,少年循著名片的地址找到一個漁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見,那張名片在昏黃的夜空中飛舞了一會兒隨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頭。
18我希望少年能讀懂名片,讀懂我拋下名片的意義,就像20年前我讀懂了那個貴婦人丟棄在我肩頭的枯萎的樹枝一樣。
(選自《文苑·經典美文》2015第5期)
16.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4分)
20年前,“我”在小漁船上,(1)▲;現在,少年在小漁船上,(2)▲。
17.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6分)
(1)當客船臨近我們時,那上面的紅男綠女紛紛涌到船舷,倚著欄桿俯視被彩燈燭照的小小漁船……他們瞪著好奇的眼睛鳥瞰一個小漁夫,就像鳥瞰動物園中的小猴。(“鳥瞰”與 “俯視”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為什么用“鳥瞰”而沒有沿用前面的“俯視”?)(3分)
(2)那些從我眼前一晃而過的紅男綠女和我無緣,那遠方輝煌燦爛的都市也和我無緣,只有貴婦人丟棄的枯萎樹枝靠近了我,我意到無限的悲哀。(“只有”一詞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2分)
18.分析第15段“忽然間,一陣冷風吹過,仿佛一件沉重而冰涼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4分)
19.“我希望少年能讀懂名片,讀懂我拋下名片的意義,就像20年前我讀懂了那個貴婦人丟棄在我肩頭的枯萎的樹枝一樣。”這句話的含義,你讀懂了嗎?請寫下你的理解。(4分)
附加題(建議先寫作文。如果時間有余,可以選做,答對分數加入總分)(5分)
我看不見少年細致的表情,卻可以揣摩對岸上的“西裝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第17段這句話中的“西裝革履”指的是誰?“西裝革履”為何要加引號?有什么深刻含義?請聯系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