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15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3)
答案
一、1.(1)滄桑(2)悲歡離合(3)A 2. (1)志在千里(2)吊影分為千里雁(3)不汲汲于富貴(4)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3(1)適逢,正趕上(2)大約(3)熱水(4)逃跑(5)拜訪(6)犯錯誤4.(1)C(2)示例:武松景陽岡打虎、武松醉打蔣門神、魯智深大鬧桃花村、宋江潯陽樓題反詩(3)尼德·蘭 (4)因為“厚嘴唇”曾和英子有個約定:等他弟弟坐輪船去外國念書時,一起去送行,看海;在小英子的眼中,他不是壞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供弟弟讀書。所以小英子要寫“我們看海去”。21世紀教育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二、5.妹妹不讓人動單車,是受母親的影響;她守護著單車來紀念哥哥;同時她希望別人也能記住哥哥“特雷西”。6.甲句和乙句相比,甲句中“特雷西”出現(xiàn)三次,而且都在句首,這樣能夠更好地表達母親的自豪之情以及對兒子的牽掛之情。7.畫線處的短句類似小標題,很醒目,同時設(shè)置了懸念,讓人產(chǎn)生閱讀期待;以特雷西為中心串聯(lián)各個人物,把四個獨立的小故事有序地連成整體;多次寫他人眼中的特雷西,從側(cè)面突出特雷西的形象。8.分三個層級賦分:第一層級:思維單一膚淺,表達較籠統(tǒng)。示例:借拴在樹上的單車來刻畫特雷西的形象。拴在樹上的單車是特雷西。拴在樹上的單車是文章的線索,故事圍繞拴在樹上的單車展開。第二層級:思維不全面,但思維較深入,表達較有條理。示例:拴在樹上的單車是小說的線索,故事圍繞拴在樹上的單車展開;樹在長高,而單車在變舊,母親和妹妹對單車的守護依舊。外鄉(xiāng)人、鄰居、外甥等人都因為拴在樹上的單車,認識了主人公特雷西,知道了他的故事。借拴在樹上的單車來刻畫特雷西的形象。第三層級:思維較全面,基于整體有深度,表達簡明。示例:小說借助“樹”和“單車”的變化展開情節(jié),拴在樹上的單車串聯(lián)起各個人物,外鄉(xiāng)人、鄰居、外甥等人都因為拴在樹上的單車,認識了主人公特雷西,從側(cè)面刻畫特雷西的形象。隨著樹在長高,單車越來越舊,家人對特雷西的守護和愛依舊,其他人也用行動提醒人們要記住歷史、珍愛和平。拴在樹上的單車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特雷西的精神,還象征著許許多多的“特雷西”。9.青蛙會被慢慢加熱的水燙死的這個寓言欺騙了我。10.B11.運用反語、反問,嘲諷了那些懷疑一切寓言故事,想通過實踐尋找現(xiàn)實根基的愚蠢行為。12.示例:我贊同正方觀點,因為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懷疑,需要懷疑的是人們讀寓言的心態(tài)。例如學(xué)習(xí)“夸父追日”的重點不在于關(guān)注他的結(jié)局,而應(yīng)關(guān)注的是他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和意志。示例2:我贊同反方觀點,因為世界上沒有適合于所有人的寓言,我們不應(yīng)該盲從。青蛙的寓言故事通過實驗證明就是不可信的,所以相信寓言就變成了一種精神迷信。21教育網(wǎng)
三、13.《隴西行》中用“可憐?一詞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與夢境、悲哀凄涼的枯骨與年輕英俊的戰(zhàn)士形成強烈的反差,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破陣子》中用“可憐”一詞打破詞人想要收復(fù)失地、建功立業(yè)的美夢,抒發(fā)了詞人對年華消逝的悲嘆、壯志難酬的憤懣。14.范與蘭七十有三/好琴/喜種蘭及盆池小景。15.朱樵峰用二十金買豆板黃楊盆景,(范與蘭)不肯賣。16.范與蘭學(xué)琴,先是為了更好地學(xué)琴而有意忘記已有的知識,后是因為所學(xué)不精不得已忘之,但他還是終日撫琴自娛自樂,足見他“好琴”。這表現(xiàn)了范與蘭的隨性、率真。17.張岱與范與蘭都選擇與志趣相投的人交往。本文范與蘭和“我”同癡迷于蘭花和盆池小景,都好琴,所以兩人能成為至交。《湖心亭看雪》中因張岱與舟子沒有共同愛好,所以張岱說自己是“獨”往,舟子說張岱“癡”;湖心亭上,張岱偶遇陌生人,因都癡迷于山水,所以見面時雙方“大喜”,“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四、18.略。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