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試題匯編(2)
(2015?蘇州中考)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題。
蚊子為什么沒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細雨中對于人們來說,或許是浪漫而愜意的,但對體積微小的昆蟲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簡直是一場災難。一滴雨的重量可達到蚊子體重的50倍之多,人們所謂的毛毛雨,在蚊子看來,不亞于一輛輛甲殼蟲汽車從天而降。但是,在這“甲殼蟲汽車雨”中,蚊子卻能夠毫發無損,這是什么原因呢?
②為解除這一謎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胡立德教授與美國疾控中心合作,對雨中飛舞的蚊子進行了高速攝像,以觀察蚊子被雨滴擊中瞬間的行為。
③通過視頻,胡立德教授與他的研究小組分析了雨滴擊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種情況,計算出蚊子被雨滴擊中的瞬間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隨雨滴向下移動的距離。他們發現,蚊子并不像人們可能推測的那樣去躲避雨滴,也不會因遭到雨滴的沖擊而受傷,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體重極輕。
④原來,蚊子被雨滴擊中時并不進行抵擋,而是與雨滴融為一體,順應它的趨勢落下。如果雨滴擊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會向擊中的那一側傾斜,并通過“側身翻滾”的高難度動作,讓雨滴從身體一側滑落;當雨滴正中蚊子身體時,它先順應雨滴強大的推力與之一同下落,隨之迅速側向微調與雨滴分離并恢復飛行。
⑤研究者還發現,當雨滴擊中棲息于地面的蚊子時,雨滴的速度在瞬間減小為0,這時蚊子就會承受相當于它體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當蚊子在空中被擊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時,它受到的沖擊力就減小為其體重的1/50至1/300,此時,這雨滴就像一根極細小的羽毛壓在了蚊子身上——這是蚊子能夠承受的。
⑥雖說蚊子柔弱如風中柳絮會被雨滴砸得搖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體重極輕,雨滴在與蚊子碰撞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減速,它的動能也幾乎沒有轉化為能量擊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讓蚊子瞬間加速下降,從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帶來的巨大沖擊。這就像是“以柔克剛”,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還是個太極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無恙的另一個秘密,是覆蓋它們全身的細毛具有疏水性。這種防水的細毛使得蚊子與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狀態,從而使蚊子能夠迅速擺脫雨滴重新飛起,在雨滴將它們砸落地面造成致命傷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這一發現引起了廣泛關注。事實上,這項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關。在應對自然之道上,動物往往有著比人類更豐富的經驗,它們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擁有了適應生存環境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研究動物應對大自然的特殊本領,可為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新的設計思想,解決機械技術上的諸多難題——比如,如何更好地設計微型飛行器,讓它們能像蚊子這類昆蟲一樣,在雨中輕盈地飛翔。
1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作者將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愜意”和“危險”作比較,提出蚊子“在雨中為什么能夠毫發無損”的問題,激發讀者好奇心和閱讀興趣;引起下文對問題的具體說明。
14.寫出第⑤段畫線句中使用的兩種說明方法,然后選擇其中一種簡析其說明效果。
列數據、打比方。列數據:運用“1/50至1/300”等數據,從數量上具體準確地說明雨滴擊中“空中飛舞”的蚊子時施加給它的力量之小。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說明了蚊子受到的沖擊力之小,便于讀者展開想象,感知理解。
15.根據文章內容,下面的推斷哪一項不正確?( B )
A.雨中飛翔的蚊子被雨滴擊中時要確保安然無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飛行高度。
B.在防水性細毛的保護下,雨中的蚊子不管處在什么境地都是沒有生命危險的。
C.當蚊子被雨滴擊中并與之“融為一體”時,其實蚊子與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狀態。
D.與蚊子同類的昆蟲,身體越輕或許就越能夠承受雨滴擊中它時產生的沖擊力。
(2015?內蒙古中考)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0-23題。
用“動商”詮釋校園足球
王宗平
①國務院日前出臺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把校園足球作為中國足球改革的重要環節。為什么會選擇校園足球呢?動商,這個與智商、情商一并闡釋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詮釋選擇校園足球的歷史必然性。
②什么是動商?為什么提出動商理念?動商,就是一個人的運動商數。動商的提出與國人對體育的偏見不無關系:在許多國人心目中,體育就是競技體育,就是金牌。競技體育本來是精英體育,金牌本應是榮耀。然而建國以來,我國競技體育脫離了教育體系的正軌,運動員只注重訓練而忽視文化教育。運動員除了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外,幾乎一無所長,一旦退役則無法適應社會工作和生活。
③其實,競技體育只是體育最小的一個范疇,體育更廣泛的外延是校園體育、社會體育,也就是全民健身。動商就是要把體育本來就包含的校園體育、社會體育與競技有機融合在內,改變人們對體育片面的認識和偏見。
④校園足球,本應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很多校長、老師、家長的眼里,踢足球的都是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因而千方百計阻止學生踢球。校園里沒有了足球,足球人口就沒有了依托,競技足球就失去了根基。校園足球要發展,必須改變人們對足球的偏見。
⑤動商的提出進而重振校園足球,這個過程還有一個使命,那就是讓體育回歸教育,讓校園足球發揮教育功能。如今,中國體育正面臨著一個悖論:一方面人們對體育充滿了偏見,另一方面青少年體質卻連續下降;增強體質必須靠體育鍛煉,而對體育的偏見卻阻礙著體育鍛煉。提出動商的概念,就是要打破這種怪圈。人們總是擔心孩子在踢足球中容易受傷,不可否認,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都有一定的危險,但這種危險并不能阻止人們對體育的 追求與向往。相反,正是因為這種危險的存在,人們在運動中培養了冒險的精神,培養了自我保護的能力。
⑥踢足球同樣使動商、智商、情商相互促進。在踢球時,球員要綜合運用觀察、注意、思維、想象、記憶等能力作出判斷并采取相應動作,這就是對智商的培養與鍛煉。玩轉足球需要球員間的默契配合,而這正是情商培養的有效載體。同樣,在踢足球過程中,難免踢別人一腳,或者被別人踹一腳,在碰撞中可以學會說“對不起”和寬容別人。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適應社會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動商,進而帶動智商、情商,就會有益于他們 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長。
(選自《中國科學報》,有刪減)
20.文章第②段使用的說明方法是下定義
21.文章第③段畫線句中“最”一詞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最”一詞準確說明了競技體育在體育這個范疇中小的程度,同時體現了國人對體育范疇片面認識的程度之深。
22.“校園足球與體育有著類似的經歷?!边@句話放在文中哪個段落的開頭合適?( B )
A.第③段 B.第④段 C.第⑤段 D.第⑥段
23.對“用‘動商’詮釋校園足球的意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
A.改變人們對足球的偏見,讓校園足球發揮教育功能。
B.讓體育回歸教育,全面解決青少年體質連續下降的問題。
C.體育運動既培養了學生冒險的精神,又能使動商、智商、情商相互促進。
D.在踢足球時,踢別人一腳,或者被別人踹一腳,在碰撞中可以學會寬容別人。
(2015?東營中考)閱讀《人類的創造力如何起源》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①科學家一直認為直到4萬年前,早期人類才開始突破自身一成不變的思維定勢。但近年的考古發現,早在20萬年前,人類的創造力便嶄露頭角了。不過,不是進化中突發,而是經過“細水長流”般的累積才得以出現的。
②長期以來,考古學家都認為,使用符號如語言是現代人認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志。但近來,研究人員開始在考古記錄中尋找其他現代行為的來源。
③20世紀90年代開始,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考古學家沃德利發掘西布度洞穴并進行了研究。其報告顯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萬年前便開始從木本植物中選擇樹葉制作寢具;樹葉出自一種具有天然防蟲效果的樹,可以驅防那些目前攜帶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員在南非其他地區發現,距今10萬年至7.2萬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獸皮衣服的骨錐。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簡陋,“但在一個僅由自然物質所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將其付諸實現的能力便幾乎成了魔法?!边@是創造力起源的歷史視角。
④雖然早期人類的創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們的遠祖與現代人在創新的廣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異。到底是怎樣的原因使我們這一種群從遠祖之中脫穎而出呢?這是探究創造力起源的另一維度。
⑤物競天擇促使人類形成更大的腦。就腦容量而言,更新期靈長類動物的平均腦容量是450cm3,與黑猩猩相仿;160萬年前的直立人約930cm3;而10萬年前的現代人為1330cm3。在這樣的腦容量下,估計有千億神經元在處理信息,在約長1.65萬千米的有髓神經纖維中傳遞,穿過1.5×1014個突觸。
⑥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體質人類學家賽門德費瑞通過檢測現代人、黑猩猩的前額皮質發現,其中有幾個主要分區在人科進化過程中經歷過重新改組。如現代人的額及前額葉皮層(負責實施計劃與組織感覺輸入的部分)在容積上幾乎是黑猩猩的兩倍。并且,此區域神經元間的水平空間增大約50%,給了軸突和樹突更多空間?!斑@意味著大腦能有更復雜深遠的聯結,可以處理神經元間更為錯綜復雜的交流?!?/p>
⑦認知科學家嘉寶認為,當代那些極富創造力的人群,都是優秀的幻想者,總會通過以往的某個記憶或想法自然地聯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聯想有助于觸類旁通,并導致創新思維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腦意味著更優秀的自然聯想力;擁有數十億并且空間寬闊的神經元的前額葉皮層可以處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經元可以參與特殊片段的處理,擁有更細致的記憶,探索更多潛在刺激間的聯接。目前,嘉寶正通過計算機模擬大腦是如何在分析與聯想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并最終幫助人類走出認知萌發期,學會從新角度看待事物,從而讓大腦產生創造力?!皟H僅擁有更多神經元是不夠的”,“人必須將大腦灰質的用途發揮到極致?!?/p>
⑧大約在10萬年前左右,我們祖先的思維就已經猶如一個干燥的火絨盒,等待著合適的社會環境將其點燃。蘇黎世大學的克里斯托夫發現,在一個行軍蟻窩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細枝,將其一端插入松軟的土中,擋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蟻出來。當蟻群爬滿細枝10厘米長度時,她便將細枝拔出,熟練地將上面的螞蟻吃掉。黑猩猩會使用簡單的工具,但不能將知識上升為先進科技,也不會在使用工具的基礎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現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經驗,并加入自己的創新,直到獲得一個全新、復雜的事物。比如說,沒有一個人能掌握便攜式電腦中所有的復雜科技,這些科技成果來自好幾代發明者的才思積累。人類學家將這種技術的積累稱為“文化棘輪效應”。它首先要求人們將知識代代相傳,直到有人能想到改進方法。倫敦動物行為學家劉易斯?迪安通過研究揭示了為什么人類有創造力而黑猩猩卻沒有:擁有認知能力,故我們的祖先能輕而易舉地將知識傳遞給別人。
⑨不止如此,倫敦大學進化遺傳學家馬克?托馬斯,從4萬年前生活于歐洲的晚期智人達到創新高峰這個事實得出結論,采獵群體的規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體內,越是經常與他人接觸的人,越有可能學到新發明。倫敦大學考古學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發現,認為由于大約7.1萬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長而帶來了技術復興,并得出結論“像病毒一樣,文化創新需要特定的社會環境加以推動”。這是創造力產生更為重要的原因。
17.本文從哪幾個角度闡述了人類創造力的起源問題?
①久遠的歷史(或歷史學角度)。②人腦的進化(或生物學角度);③知識的傳承(或社會學角度)。
18.⑥⑦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第⑥段說明現代人大腦主要分區在進化上的生理特點,第⑦段闡述這種大腦的思維功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礎條件,兩者有邏輯上的先后關系,不能調換。
19.簡要概括“文化棘輪效應”產生的條件。
①擁有認知能力,將知識代代相傳,并加入自己的創新;②經常與他人接觸溝通,有特定社會環境的推動(或群體的規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
20.舉例說明本文運用的一種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示例一:如第⑤段說明人類腦量的變化時,運用列數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了人類在進化過程 中形成 了更大的腦,令人信服。
示例二:如第⑥段說明人類大腦主要分區在經歷重新改組時,以現代人和黑猩猩為例,燕進行比較,具體、準確、突出地說明了現代人進化的生理特點。
(2015?陜西中考)閱讀《游戲的功用》一文,完成8~11題。
①人生真正的活動是從游戲開始的。有學者認為,個體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在重復人類的演化過程。游戲是生物遺傳的結果,是一種復演祖先進化的過程。
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能體驗到愉悅。這種愉悅情緒,能激發和調動他們大腦神經的高度活動能力。心理學家認為,游戲是孩子對于未來生活的預演,是學習未來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徑,使他們今后生活、工作的必修課。游戲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探索力、觀察力和創造力。
③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將491名小孩分成幾個組,對他們進行了一種名為“托倫斯測試”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檢測。這種測試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一些列根據圖形進行的拓展繪畫來判斷創造力程度高低。孩子們被要求以某個特定圖形為基礎進行自由創作,然后給自己的作品命名并描述出故事背景。測試結果顯示,有游戲經驗的孩子的思維更發散也更靈活,比不玩游戲的孩子能發揮出更高的創造力。
④部分孩子因為玩游戲影響了學習。一些教育專家認為,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游戲本身,而是這些孩子的現實生活出了問題。來自國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適量地玩計算機游戲對孩子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影響;反之,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能力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來自美國的另一項研究表明,喜歡玩計算機游戲的孩子更“聰明、有活力和易于成功”。
⑤年輕人往往喜歡一些高難度游戲,以獲得新異的刺激和求真的樂趣。在玩精彩的游戲時,也即在克服障礙時,年輕人主動讓自己朝著情感的積極一端前進。他們緊張的投入其中,而這恰恰是產生各類積極情緒和體驗的正確心態和身體狀況,這是因為人在能力極限下進行工作時所達到的投入狀態,是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的,這種態度就是游戲設計師和心理學家所謂的“心流”。一旦進入了心流狀態,人們就想長久地停留在那里,不管是放棄還是獲勝,兩種結果都是無法讓你心滿意足。如果游戲的目標真正具有吸引力、反饋又足以激勵人心,年輕人會在相當長的時間滿懷熱情不斷挑戰游戲設置的重重障礙。在游戲中,他們積極樂觀地做著一件自己擅長并享受的事情,這給他們帶來自我滿足和自我肯定。
⑥當今,本應是年輕人喜愛的一些游戲也成為銀發老人的“寵兒”。他們不僅可以為老人晚年的生活增添樂趣,還可以訓練他們的反應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游戲還有減輕老人精神壓力的功用,可以使老人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通過調查,研究人員發現“邊玩電子游戲邊活動身體的參試者的大腦功能變得活躍,同等運動量下,他們的收獲也更多。定期通過游戲機來進行體育鍛煉,可能有助于預防老年癡呆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