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廣州中考歷史復習二戰知識解析
歷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么,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2015年廣州中考歷史二戰知識復習解析。具體內容如下,快來看看吧!
“兩極”與“冷戰”1、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將勝利之際,蘇、美、英三國領導人斯大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蘇聯的雅爾塔簽訂了雅爾塔協定,建立在美蘇實力均衡基礎上的雅爾塔協定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 兩極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空前膨脹,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為了推行稱霸全球的戰略,美國放棄了戰時與蘇聯的同盟,轉向反蘇。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針對蘇聯的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1955年,蘇聯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稱這“華沙條約”,建立了抗衡北約的軍事政治集團。簡稱“華約”。
“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出現,標志著東西方對峙格局的形成。
3、戰后,美國為什么要推行“冷戰”政策?(二戰后,美國確立了霸權地位,欲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稱霸世界,而共產主義制度將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礙,社會主義國家是它的主要敵人。)
4、冷戰與爭霸:北約建立前,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宣稱,美國要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軍事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人們稱之為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冷戰的標志)。
5、20世紀50年代以后,蘇聯的霸權主義也膨脹起來,在軍事上成為與美國并列的超級大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日益加劇。(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爭霸的極端體現。)
以冷戰為主要形式的美蘇爭霸,一直延續到80年代末。
6、冷戰的結束:20世紀90年代初,東歐各國和蘇聯的執政黨喪失了政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意味著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格局的終結。
7、冷戰后的世界格局。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意味著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格局的終結。美國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俄羅斯還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日本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歐洲則加快了一體化進程,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