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預習的三個方法
2、預習要持之以恒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說:“學習這種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后,感到學習成績并沒有明顯的提高,就想放棄預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習成績與多種因素相關,只有在搞好預習的同時,要搞好其他學習環節,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另外,預習的質量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預習不能淺嘗輒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預習應從課前預習入手,逐步發展到單元預習和學期預習。通過這些預習可以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可以使初中與高中、高中與大學的學習順利銜接。
3、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
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一是預習過粗,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預習目的。二是預習過細,以至于上課沒什么可聽的,甚至打亂了整個計劃,影響了其他學科,雖然有收效,但時間利用得不經濟、效果不好。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預習應該是:
重溫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大致了解新課的內容和思路,找出疑難問題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做好課前預習的方法
1、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后,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后,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并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
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
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2、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
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
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3、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于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后再嘗試練習。
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
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4、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于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
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
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預習的五大技巧
1、安排好課前預習的時間
預習周期不要提前太長時間,有的同學可能要學第一課,但是都預習到了第十課,這樣的預習是沒有效果的,因為時間一長,此前預習的知識很容易忘記,預習不是走馬觀花,不是拿著課本瀏覽一下就結束了,如果這樣預習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預習一般安排在每天完成作業以后,開始預習第二天要學的課程,這樣既能與之前學的內容有很好的銜接,又能幫助記憶,更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整理、準備。
2、預習要講究順序
就某一學科來說,預習不是拿過課本不管是哪里就開始學習,預習也要按照課本的次序進行預習,這樣不僅更有條理性,而且容易形成記憶鏈條,即知道了一個知識點就很自然的想到另一個知識點。
就學科之間來說,首先要學習的是自己的薄弱學科,這樣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預習,有很多同學喜歡先預習優勢科目,把自己的弱項留在最后,這樣就會更加的疲勞,而且時間長了會形成惡性循環,越難的越不想學,最終導致嚴重偏科。
3、課前預習要有重點
課前預習要知道什么是重點要學的,什么可以一帶而過,切記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覺得這個也重要,那個也關鍵,一定要有舍有得。預習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一下學過的知識,有助于串聯新知識,對于掌握的可以一帶而過,要重點預習沒學的或者是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
此外,預習不是老師講課,沒必要做到每個知識點都要掌握,如果預習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那課堂上就會很無聊,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所以預習只要找到學習的重點即可,帶著疑問去聽講,效果會更好。
4、預習要做筆記
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自己預習的成果有條理的紀錄下來,哪些疑問需要老師解答,哪些知識需要重點掌握,都用筆寫下來,在課堂上拿著預習的筆記,就會有重點的去聽講,不僅能夠加深記憶,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一舉多得。
5、預習也要形成習慣
預習的效果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出來,不是說我預習了一節課,下次就能考高分,預習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你的學習效率要比別人的高,而且你的時間也非常的合理、輕松,這就是形成預習習慣的好處。
高效學習方法總結
1、學會閱讀和自學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部分問題,主要是靠自己去解決。
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的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的領會知識,把握概念的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的一些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是重要。
2、預習的習慣
預習能夠聯系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樣既能培養自學能力,又能提高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3、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學霸是如何學習的
一、認真安排好你的時間。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后,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于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后作業。當然,學習不應該占據作息時間表上全部的空閑時間,總得給休息、業余愛好、娛樂留出一些時間,這一點對學習很重要。一張作息時間表也許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是它能讓你了解如何支配你這一周的時間,從而使你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和娛樂。
二、學習前先預習。
這就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了解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你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