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學設計 望月說課稿
《望月》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學重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課程類型:新授
五、教學方法
自學交流、講述點撥、品讀感悟、激勵評價
六、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補充助學案
第二課時:結合助學案,深入分析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言,感悟月景的美
(1) 直接板書“月”,師問:“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周圍會變成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指名學生回答)
(2) 師:課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指名學生讀第2自然段)
師范讀,生想象讀,初步感悟月景的美
(3) 師:望著月亮,人們會產生怎樣的想象?會做些什么?
引出課題,將課題補充完整,讀課題
二、 借助助學案,交流預習情況
1、 資料薈萃
讓學生結合助學案,交流課前查閱到的與課文相關的詞語的意思或作者資料
2、 生字我來記
(1) 指名學生回答本文中難寫、應注意的字(著重指導“艙”的書寫)
(2) 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讀音)
(3) 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詞語(一人讀,其余人跟讀)
3、 課文大講堂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背詩,對月亮的想象)
(上述過程,都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不同分值,并加到學習小組中)
三、 深度學習課文(課文大講堂)
1、 學習作者與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詩,拓展補充
(1) 學生自讀課文,劃出兩人所背的有關月亮的古詩
(2) 指名學生回答
(3) 同桌兩人分角色對讀有關句子
(4) 指名學生讀,評價糾正,引導感情讀
(5) 過渡:哪位同學知道這些詩句所在的古詩?
(板書:《古朗月行》《水調歌頭》《靜夜思》《宿建德江》《峨眉山月歌》《楓橋夜泊》)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背古詩
同桌兩個互背
過渡:望著月亮,吟著詩句,讓人沉醉,齊讀13段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 感悟對月亮的想象,激發美感
過渡:月亮不僅讓人沉醉,還帶給了人們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么?
(板書:天的眼睛)
(1) 師: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
(指名讀19段,精彩品讀,自讀)
(2) 師:你覺得月亮像什么?
用句式“月亮像----------------------,它-----------------
(學生想象回答,給予評價)
(3) 過渡:是啊!月亮在我們的心中是玉盤,是帶邊的鐮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點綴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靜的大地,它勾起了游子思鄉的心,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離去時,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齊讀21段。
想一想,作者望著月亮又會產生怎樣的幻想?
四、 寫作方法賞析,學以致用
師:這么美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去敘述的?
(與學生交流文章寫作方法,適時加分評價)
五、 走進閱覽室,閱讀延伸
師:你搜集到了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給合《優美詩文誦讀》和主題閱讀叢書,尋找有關詩詞,限時背誦。
六、 課后作業:
(1) 背過一首描定月亮的詩
(2) 解決自已所提的智慧小屋中的問題
七、 板書設計
《望月》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月》,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優美的文章.這一單元的主題為"人與自然",表達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望月》一文融散文,詩歌,童話三個獨特的視角為一體,展示了月亮女神的柔美,圣潔,仁慈與祥和.課文以月亮與人的關系為主線,用生動的筆調抒寫了"我"在甲板賞月時,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現了甥舅二人對于大自然的熱愛.
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千百年來被許多騷人墨客所吟哦誦詠,而《望月》這一課對于月文化含量的匯集,恰恰是激發學生愛月的情懷,引導學生積累"月景"的最好憑借.通過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品讀,感悟中體會"月亮"所具有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并從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同學們共同學習這一課,我們將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利用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讀課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獨特,充滿童趣幻想的句子,積累描寫月亮的詩句,領略詩詞意境,體會"月亮"所具有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文本語句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探究月亮與人的關系.
其中后兩個目標也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享受學習的快樂.
2,朗讀感悟法.三分文章七分讀,教學千法讀為本,由此可見,讀是閱讀教學永恒的旋律.本文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充分感受文本的語言美,意境美,并將之內化積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3,評價激勵法.在本節課中我將珍視孩子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會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
4,品詞析句法.我將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揣摩體會.
(2)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發展特點,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具體的學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法""勾畫圈點法"等.
三 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向老師們匯報,在教學過程中,我是如何引導孩子們賞析和探究月亮與人的密切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第一個環節:在賞析體悟中感受"月光之美".
1,首先,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月與"我"的關系密切,體會賞月給作者帶來了思想和情感的變化,我運用情景教學法,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的情景:
同學們,夜深人靜的時候,為什么我一個人我要來到甲板上 也許是心情憂傷,幽悶.誰能來為我排解心情的憂傷和幽悶呢 這時,月亮升起來了.在月光下,我的心情發生了變化.這是怎樣的月亮呢 為什么我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我與月是怎樣的關系呢
通過教師的情景描述,學生們產生了急于我與月的關系的愿望和動機,主動地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向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好的開始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2,接著,我采用朗讀法,請同學們在貝多芬的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齊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濃墨重彩,僅用了4句話,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輪美奐.同學們都被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
于是我因勢利導,運用探究法,設計問題,進一步引導探究月與"我"的關系:"那么,是什么樣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安詳","吐灑","晶瑩閃爍","鍍" "隱隱約約","黑色剪影"等詞來體會月光的清幽淡遠和朦朧,寧靜等特點.并用簡筆畫,配合文字說明與表達,孩子們在賞析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這樣他們才懂得了是美麗的月把我叫醒了.月亮不僅叫醒了我的身體,還叫醒了我的心.我沐浴著這美麗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此刻的情感該是多么的愉悅.學生們才真正明白了我與月的關系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緊扣我與月的關系,我采用朗讀法和探究法,引導孩子們體會和探究月和小外甥關系密切.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誦讀課文.通過誦讀課文中關于月亮的詩句,使學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韻.讓學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從而理解使我們沉醉了的原因.
同時,我還要引導孩子們抓住小外甥與"我"的對話,引導他們體會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和天真活潑.正是這種聰明好學,才能讓小外甥積累那么多有關的詩句,也正是這些有關月的優美的詩句,才能讓他沉醉.激發學生們強烈的學習愿望,培養他們善于積累,勤奮好學的品格.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二)第二個環節:在拓展品讀中沐浴"古詩之美"
"誦明月之詞,歌窈窕文章"向來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 由詩句中可以看出,美麗的月亮把古今中外的詩人都叫醒了,叫醒了李白,杜甫,蘇東坡……
教學中,我扣住涉月詩句,采用表演法,讓孩子們分別來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潑聰穎的"小外甥",讓他們發揮想象,充分調動自己的詩句積累,盡情地根據自己的理解,調演繹古詩句中月的含義.這樣不僅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而且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的月文化產生了積極探索的愿望,使孩子們從小就感受中國月文化的悠久和發展.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沉醉的不僅僅是月光,而且是中國月的文化.也懂得了小外甥之所以如喜愛月光,是因為月亮和月文化是如此的影響著小外甥,小外甥的沉醉,表現出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由此, 學生愛月的情感也就被激發出來了.他們就會更加熱愛我們祖國的文化,會為為傳承中華文化而努力學習.
(三)第三個環節:在遷移創作中放飛"想象之美".
我先采用朗讀法,指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讓學生通過描寫小外甥神情,語言等詞句,感受"小外甥"愛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點,
然后運用探究法,設計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小外甥聰明活潑,愛幻想,他的天真活潑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月光讓我們幻想,讓作者幻想,我們今天在這里望月,也一定讓我們幻想了,同學們想到了什么 想象,寫下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學生參與主體的語文實踐與創造,把自己對月亮的感性認知,對文章情感的深切體驗以個性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也進一步固化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對月亮的理解,正所謂"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
(四)第四個環節:在激情總結中升華"情感之美".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精彩的結束語,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更進一步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遠的古詩意境里,沉醉在充滿情趣的創造空間里.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感.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它條理清楚,呈現文章的線條,簡單明了,突出文章重點,起到有條理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好的板書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在教學中,根據我對《望月》這一課的教學設想,我采用提綱式板書.這個板書清晰地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24 望 月
江上之月 詩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板書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完成的.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初步設想,在真正地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生成情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達到更好的效果.謝謝大家.
看了“望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