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學聚會散文3篇
高中同學聚會散文一
2015年8月30日清晨,為參加高中入校50周年同學聚會,我穿上橘紅亞麻束腰連衣裙,黑色緊腿褲,對著鏡子看效果。腰身還是那個腰身,人,卻不復當年的高中女生了。不用別人說,自己就知道變化有多殘酷。朝如青絲暮成雪,活生生的就在眼前。對此,我不再期期艾艾,而是笑著面對了。只可惜,我的額頭與面頰缺乏刀刻般的皺褶,沒有瑪格麗特·杜拉斯——滄桑得風情萬種,滄桑得震撼人心的神韻。越到晚年,越浪漫的才情女人杜拉斯,是我的偶像。她以澎湃的激情,把自己的靈魂點燃,年歲越大,性靈之光越強勁,嘿,擋都擋不住!人的美,不關乎年齡,只關乎天資與修為。想到這,我笑了笑,回望鏡子一眼,又搖了搖頭,拔腳閃出了家門,坐在城際客車還算舒服的座位上,對著窗外徐徐閃過的花草樹木,思緒飛馳。
半個世紀,對一個人來說,時間可謂不短,再長的壽命,能有幾個五十年?我們這些同學,一個教室里學習了一年,二年停課造反,后下鄉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了若干年。跌宕起伏中,一路走來,始終難忘母校,難忘恩師,也難忘手足般的同學之情。
每一所母校都是養育過我的精神乳母,遼陽一高中在我的心里,地位尤甚。
對它的描摹,自然離不開古城遼陽了。
遼陽,位于遼東半島的中部,玉帶般的太子河從城東蜿蜒流過,是東北第一個被開發的,有長達24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戰國時期,遼陽稱襄平,為燕國遼東郡首府;秦滅六國后,分天下為36郡,設遼東郡,首府襄平,延續到兩漢;唐時,遼陽為安東都護府的首府;元代時,設遼陽行中書省駐地; 明代仍在遼陽設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東北廣大地區;后金時期,努爾哈赤在遼陽短暫建都后,隨著清政權南移,沈陽成為東北最大的城市,取代了遼陽。
遼陽的文脈源遠流長,文物和傳說翔實可證——漢魏時期的墓群壁畫,比敦煌壁畫還早500多年。矗立上千年,廣佑寺前的遼代白塔,是全國六大著名古塔之一。魏司馬懿(晉封皇帝)、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清努爾哈赤的征塵,在古戰場遺址明滅起伏。唐太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重量級人物,吟詠遼陽的詩文達百余篇。在民間,還有商紂王叔父箕子居遼東堅守仁德;燕太子丹與太子河的凄冷悲情;丁令威開倉賑災受貶化鶴歸來歌吟于華表;曹雪芹祖籍在襄平(遼陽);壓到三江的清代大才子王爾烈與木魚石受寵等美麗的傳說。
令人戚戚焉的是,因戰亂,抑或愚昧,城內城外頗有明清特點的一批古建筑和民居沒得到應有的保護,遼陽的面目,與國內的大多城市混為一談矣。古城的綽約風姿,已湮滅在昔日的煙云里了。
遼陽一高中,當年這座城市的最高學府,有國家級的教師,精英的學生,是眾人傾慕的名校。老校區主樓懸掛“天道酬勤”牌匾,“食不言,寢不語”的風紀,昭示了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校魂。它的前身,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創辦的襄軍書院,二十八年(1902)改稱襄平學堂。1949 年改遼陽高級中學,1957年改現名,1951年為省重點中學,1960 年為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單位。
當年,遼陽一高的學生,可是了得!升學季,每年在全市及周邊的遼中,臺安,熊岳等地共招收270名學生,可謂優中取優,尖子云集。戴上星光閃爍的一高校徽,意味著即將邁進名牌或重點大學(學長們在清華、北大等高校風云際會)。一高的學生自己神氣,家長自豪,市民們也都高看。
1965年,我初中畢業。報升學志愿時,在班主任蘇雨英老師的勸說下,父母終于同意了我報考高中。填寫志愿時,我有2件事做得相當草率。其一,沒征求父母意見,就將名字由艷改為燕,寓意向邢燕子學習,做新時代有志青年;其二,一顆紅心,二手準備,志愿欄一揮而就——遼陽一高中;下鄉!根本沒想走中間道路,填寫墊底的普高、中專、廠技校什么的。那時,傻傻的我,就一個心眼,考上一高,就奔好大學,將來在實驗室搞科研;考不上,就學邢燕子,下鄉當農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后來,回過頭去想,我在人生重大問題上,向來憑著感覺走,從沒深思熟慮,仔細掂量孰輕孰重。這,也許是自己成不了事的主導原因吧。
中考前后,由于平日學得扎實,自己的心特別靜,該看長篇小說照看,該做課外題照做,這些,與中考八竿子打不著,我格外津津有味。記得考場設在新城七中,考三門,數學,語文,政治。臨考那天,家里也是該吃玉米糊糊,全面饅頭就咸菜照吃不誤。這三門的卷紙一發到我手里,全是我熟悉的,答的就一路順風。語文的作文題是:記一件有意義的事。那年月,學習雷鋒方興未艾,這樣的作文對考生,那就是考思路和文筆了,我一路寫下去,倒也順暢。每門答后,我都反復做了檢查,直到確認沒有紕漏,我才交卷。我的性情里,有一個說得過去的長處,就是在考場,也能靜心,不僅會的,能完整地答出;即使不會的,也能根據肚里有的,答個八九不離十。于是,最后一門考完,我輕松地步出七中大門,回家后,繼續捧讀我喜愛的長篇,做競賽習題。
大約二十多天后,教數學的科任老師劉力滿臉歡喜,送來了遼陽一高中的錄取通知書,說慶陽中學南北校200多學生,共考上了7人,這可是驚動南北廠(上萬人的軍工廠)的喜訊,全家人都很高興,四壁空空的屋子里,灑滿了金色的陽光。
我從小到大睡眠一直特好,腦袋一貼枕頭,不出五分鐘,就沉入夢鄉。一覺醒來,就聽床那頭的父母(一個房間,七口人住一大通鋪,我在最西側)正嘀咕呢,咱家離學校遠,燕兒得住校,學費和伙食費,一筆不小的開支呢,全得現借,老從別人借錢,真不好張那個嘴啊。被褥還好說,拆洗一下,補丁多,是不好看,只要干凈也就行了,哎,誰讓咱家困難了。
沒想到,我考上省重點高中,卻給父母帶來了這么多的煩心事。
高中同學聚會散文二
每每打開電腦,一遍遍地播放著同學聚會的照片,看著那一張張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可謂物是人非,滄桑幾許,有道是:剎那芳華,紅顏彈指老。人生如夢,醒時萬事空,真叫人感慨萬千!
說到同學聚會,其實我還是第一次參加。記得15年前,大概是1993年,在高陂的時候,我曾和郭軍輝、郭美娜等同學牽頭組織過七九屆初三暨八一屆高中同學會。當時聚會在高陂龍湖賓館舉行。我由于生意上業務的原因,聚會時我出差深圳,自己組織的同學聚會,自己卻沒有參加,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覺得遺憾。
15年后,我旅居廣州,應深圳同學會組織者楊國興、廖增強等同學的邀請,我和謝子賢、吳新村、蘇國鋒同學前往深圳南澳大酒店,參加高陂中學八一屆高中同學聚會。
這次聚會,對我而言,或許對相當一部分同學而言,是20幾年才一次的聚會。自從校園那一別后,大多數同學都沒有再見過面,很多同學的印象都被完全定格在當初的老照片之中。即使相見,也只能在彼此互報姓名后,才能重新認識。為了事業,為了金錢,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忙碌了20幾年,現實的生活,注定了我們同學之間聚少離多。
27年前,同學們風華正茂,熱血沸騰,懷著一顆紅心、兩種打算的準備,為數極少的同學考上大學,大部分同學都踏出校門走向社會,在各自的行業、在各自的人生道路?a href="/huati/xihuan/index1.html">喜歡掀床?? H松?桌希?炷牙希?恢?瘓蹺頤嵌家訝說街心輟?/p>
當年,高陂中學剛剛設立完整高中部,同學們來自四面八方,各個鄉鎮。我們都由初三級考核錄取就讀于高陂中學。當時,高中部設6個班,約有300多位同學,可以說是規模空前。我們在同一個校園,同一個班級,甚至是同住一間宿舍,共同學習,一起生活,朝夕共處兩年的時間,這些可以說是我們的緣分吧!
20多年過去了,我們的頭發有點花白了,眼睛有點模糊了,孩子們也都長大了。是應該放慢生活的腳步,追尋那曾經的似水年華了。曾否記得,當年的高陂中學,校園內外,木棉綻放,玉蘭飄香,綠竹成蔭,書聲瑯瑯。當我們再次相聚的時候,愿我們舉起的不是傷感的酒杯,而是祝福的和贊美的酒杯,追憶美好的往昔,憧憬美好的未來。
這次聚會,到會的有83位同學,其中有18位同學是從大埔前來的。雖然與會的人數在全級同學總人數中比例甚少。但聚會讓同學們零距離接觸和交流,追憶往昔,增進友誼,整個過程氣氛熱情高漲,讓我們跨越時光空間,又回到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學生時代。那時候,我們是幼稚的,也是透明的,我們是貧窮的,也是平等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操場上曾留下我們的足跡,校園里回蕩著我們的歌聲……
生命的長河流淌,不足百年。一生又有多少個20幾年?10年一聚或5年一聚都是相當的彌足和珍貴啊!人生能有幾回聚呢?有時候,同住一座城市的同學都難得相見,海角天涯就更不用說了。
同學們啊!雖然現實的生活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讓我們各自分開,但只要彼此看重,總是可以相見的。事業和金錢永遠是忙不完的,珍惜現在的擁有吧!希望我們常聯系,多聚會,還是老朋友最為親切!
高中同學聚會散文三
回老家時,我參加了高中同學的聚會。高中的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在班里處于中下游,高考的時候,連個大專都沒考上,讀的是中專。我們班長那個時候學習非常好,考上了重點本科,畢業后,在市內一家單位做辦事員,不久前單位精減人員,他剛剛下崗。
我是開著私家車去參加聚會的。在飯桌上,班長與我說話的口氣酸溜溜的,還調侃我是不是中彩票了,好像我現在擁有的一切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憑著運氣得到的一般。我能理解他,當初成績在班里處于中下游的我,居然現在在外企里做財務主管,有了車子,還在北京買了房子,他怎么會服氣?就憑高考的時候,他比我多考了近200分,他也有理由憤怒。
但是,我這一切并不是靠運氣得到的……
高中畢業后,我灰溜溜地去濟南讀了中專會計專業。為了畢業后能找到工作,入學不久,我就開始考會計專業的大專文憑。我中專畢業的那年到一家小廠里做了出納,拿著微薄的薪水,業余學習,繼續自考。畢業后的第二年,我的大專文憑拿到了手,我辭職去了北京,在北京密云的一家家具廠做會計。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明白職稱非常重要,我就報考了助理會計師,然后是會計師。在我通過了會計師以后,我就考注冊會計師。
取得了會計師資格證書后,我辭職去了中關村,在一家電腦公司里做會計。那時我白天工作,晚上學習,每天凌晨兩點前根本沒有睡過覺。我每月里有兩三次遲到,全部是因為發困而坐過了站。那個時候,吃飯、租房子、周末上輔導班的學費,加上購買書籍、報考費,等等,錢根本不夠用,我不舍得吃好菜,穿得也很寒酸。在最困難的時候,我把我1000多元買的手機在二手手機市場,以100元賣掉……
在我拼死拼活的努力下,我終于通過了注冊會計師的考試。拿著注冊會計師的證書,我進入了一家外企財務部上班,3年后,被提拔為財務部主管,年薪拿到了20萬。
從助理會計師、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每考一個證,我都感覺自己像死過一回一樣!當我看電視劇《士兵突擊》的時候,許三多說:“我每換一個環境,就像死了一回似的!”我的眼淚一下子噴涌而出,因為這句話一下子使我產生共鳴,讓我想起這些年的一路艱辛……
吃飯的時候,班長一直發牢騷,說沒想到工作幾年后,居然下崗了!一個同學說道:“你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才生,下崗了怕什么?出去找個外企施展自己的能力,不是更好?”班長苦笑說:“自從大學畢業,就是學會了喝酒,學會了打牌,學會了整個半天整個半天地侃大山……整整9年了,專業書一次都沒翻過,大學里學的那些東西,也忘得差不多了!”
那天吃完飯,班主任拿出個筆記本,讓大家每人寫下一句話,作為這13年來的感悟。我寫的是:“人生是場馬拉松,我們都是馬拉松選手,稍一懈怠,就會被很多人超越!”我相信聰明的班長一定會明白我這些年跑得多么辛苦,我也希望他能夠振作精神跑起來。
人生是場馬拉松,沒有人會一直領先,漫漫長路上,總有很多機會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