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季散文3篇
高中畢業季散文:畢業季
“多少人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
我坐在高二尾巴上,聽著高三樓飄來謝幕的歌,帶著依依不舍的哀傷,還有歇斯底里的宣泄狂亂。我知道,他們在以這種方式,作最后的告別。告別這里的每一縷空氣,和每一寸土地,告別三年的青春。荒蕪或繁華,都僅剩不可觸碰的回憶,以供不時念想。
對于數十載的人生來說,三年高中生活確實不算長,但時間的長短不妨礙它成為最正規的一部分記憶。親情、友情、愛情……,快樂、悲傷、感動……,在高考這個主題之外,它也多姿多彩。而畢業要做的,除了緬懷,還要做一個了結,給一個交代。和過去做一個了結,再義無反顧踏上新的征程;給自己一個交代,看三年來是否青春虛度。
在這個十字路口,有太多問題需要尚不成熟的年輕人去面對,特別是對于落榜者來說,名落孫山的挫敗感,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羞愧,朋友們四散天涯,經營好久的感情面臨勞燕分飛,面對不可知的茫茫前路,返校“重鑄”還是縱身社會?……百感交集,冷暖自知。
時間會推著人前進,不管我們愿不愿意。
當人的情感達到某個臨界點時,便會爆發出來,畢業無疑是一把煽情的大火。所有以前被壓抑的情感被一下子點燃:縱情高歌;大哭一場;酗一次酒;或者在最后的關頭,向傾心已久的某人大聲表白;……。形式千奇百怪,但真情是不變的共性。他們以各種超越常態的方式,為自己的高中生活畫上最后一筆。為自己謝幕,也為我們報幕。畢業前的瘋狂,是誰都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都明白,在狂亂的背后,是怎樣一顆顆不甘的靈魂。
畢業的時候,說得最多的話是:再見.只是多數人都懂得,這個“再見”或許就是“再也不見”的意思。
長江后浪推前浪,千千萬萬的高三人離開,又有千千萬萬的人成為高三人,比如我們。
史鐵生說:死是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對于我們來說,高考也一樣。
仿佛就在昨天,我們還在新生軍訓場上忍受著炙熱的驕陽,可現在,我們卻站在了高三的門口。在我們都沒有留神的時候,時間已經溜得好遠,只剩下倉促的回憶讓我們慨嘆。對回憶上癮的人來說,火災過去,遠比活在當下有意思得多。因為我們都不知道,命運這塊魔方,下一刻會變成什么形狀。
劉璽說:我們都是屌絲。是的,我們都是。所以我們都在期待,高考考一個好成績,能夠稍微翻翻身。但嬌嬌說:咸魚翻身還是咸魚。因此,許多人選擇埋頭苦睡,把一切托付給周公,但周公畢竟只是個傳說。有些人,則中日手機為伴,把講臺屏蔽,游戲小說,樂此不疲。直到高考橫亙在面前,才悲哀的發現:一直以為是我們玩兒它,結果是它把我們給玩兒了,這一玩兒對于一部分人來說,一輩子就玩完兒了。
對于高考檔口的人來說,他們是幸福的,他們即將解脫,將要飛向更廣闊的天地;他們又是痛苦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關頭最難熬,等待是一件讓人抓狂的事。而我們呢?老師說我們還有機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不是此時渾渾噩噩的我們。所有我們需要振作,必須的。其他的,交給時間,它是最好的裁判。
明年今日,畢業的車輪就要壓到我們身上。那個時候,我們能否傲然無愧、無悔?小田說:畢業的時候要大high一場,但愿那時大家都能high得起來。
想想看,一年后的今天,我們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道別?還是那千篇一律的:再見?這個再見又是在哪兒再見?大學、高四還是……?
歲月如歌,時不我待,往事不堪回首。畢業季,幾番愁思上心頭。
高中畢業季散文:畢業感言
每年都有不變的高考,每年都會有不舍的別離,只是歲月的光環輪回不到在2012。如今,僅剩不到一個月,即將步入高考殿堂的我,也慢慢意識,有一個要散的宴席,有感恩像水墨暈開,在心中悄然綻放。
夢想并不遠,其實努力勤奮就是其堅實完美的橋梁。來到這里,認識許多朋友,各有所長,感受到了藝術的美妙;來到這里,擁有一個“以愛育人”的班主任,給了我們像母親一樣的關懷,照顧與愛;來到這里,遇到了“挽救我們于危亡”的各科老師,搖搖欲墜的分數,使我們不安,可老師卻在“思之慎取”,在我們評案建議下因材施教,將知識幻化成我們掌上寶貴的明珠。
每一次想到分離的場面,眼中都浸有淚水,浸濕我們往日的喜怒哀樂。沖刺開啟了我人生一扇友誼之門,受他們熏陶讓我有了完善自己,增添內涵美的畢業后計劃;沖刺給我把鑰匙開啟一扇不放棄之門,提醒時刻都在為質變積累量變。這扇門聆聽友誼的感動與甜美;聆聽不遠的六月我會金榜題名的歡笑。
感恩學校有以愛育人的班主任,認真負責的任課老師,在高考的路上給予關心與照顧的愛,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給予我們堅定的信念。
每年都有高考,每年都有感恩,只是今夕與以往不同,站在高考舞臺演繹主角的是我,在新世紀,我一定不放棄,用努力、勤奮調制筆墨,當高考為用心繪制,讓感恩的水墨在六月暈開,絢麗如花。
高中畢業季散文:又是一年畢業季
說些什么好呢,原本以為會有很多想說的話,開了頭卻發現什么都說不出來。或許,有些時候,想得越多,能夠表達出來的就越少。
我自認不是一個多情的人,前些天有朋友和我說:高中三年,大概沒什么人是你留戀的。我頓了頓,想反駁卻不知如何去說,似乎說得不錯,我確實沒什么留戀。
畢業典禮是在操場上舉行的,我們在足球場席地而坐。校長講到最后,有些哽咽,他指著操場邊正在修建的綜合樓,說:以后你們回來,我們就在那里接你們。突然地,有些傷感。
同學們都在合影留念,商量著要去哪里玩,我卻覺得格格不入。走出校門時,驀然想起了入學時的軍訓,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卻再沒了坐在教室的機會,我們,已經畢業了。
其實,細細數去,高中的三年,笑過,沒有哭過。
我不喜歡與人交惡,似乎所有的人都相處得不錯,但能夠互損開玩笑的卻沒有幾個,說起來也挺悲哀。
我曾經看到過一種說法,友情和愛情一樣,容不得第三者,現在,我表示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正確的。
初中時就是三人行,高一前兩個月倒是和下鋪的同學處的不錯,但隨著分班、換宿舍,和她由一開始見面打招呼到后來的形同陌路。有些時候會在擦肩而過后轉身去看,卻也知道,沒有時間和精力維系的友情脆弱得像羽毛,沒有一點重量。
愛情需要經營,友情又何嘗不是。
大概我是個不念舊的人,也是個念舊的人,我習慣于記憶美好,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快樂的、不快樂的都虛化成我所認為的快樂。宮崎駿的電影里有這樣一句話,他說,很多時候,過去總是顯得美好的原因是我們追加了太多華麗的片段進去。
我最喜歡的是學校里的幾棵高大梧桐,一年四季,似乎通過它們才辨得清時間的流淌。這些梧桐,和學校一樣的年紀。操場原本也有幾棵,后來因為鋪塑膠跑道而砍掉了,看著煥然一新的操場,我想起曾經的綠蔭,曾經揚起的灰塵,無論什么都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能阻止什么呢?
學校里有兩個亭子,一個狀元亭,一個立雪亭,我更喜歡后者。說來慚愧,我一直以為它沒有名字,直到高三下學期,才偶然從老師那里得知。其實是“立雪亭”三字太小,又被瓦檐遮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立雪亭”,程門立雪,取此意。撇開由來不談,僅是“立雪”二字便有無盡的意味。
高二那年,女生都搬進了新蓋的宿舍樓,學校弄了水房,打熱水都在一個地方,于是就出現了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水壺放在墻邊的景象。再于是,宿舍樓下的黑板上就沒消停過,今天這個的壺被人弄碎了,明天那個的壺丟了,諸如此類的小事。
提起高中,很多人不能忘懷的是地獄高三。于我來說,高三和高一高二的差別不大,習慣就好了,大家都是一樣的,何必要給自己徒增不必要的壓力(廢話一句,本人不是學霸)。成套的練習,接二連三的考試,高考前一天仍舊沒有寫完的卷子和習題冊,高三竟然也這樣一天天過去了。只有自己經歷過,才知道很多事和別人說的不一樣,沒那么輕松,也沒那么恐怖。
各科的課本、教輔書和高二高三沒上過的音樂書之類的,成摞成摞地堆在陽臺上,它們的去處有兩個,一個是當廢品賣掉,另一個是把有用的送給親戚朋友家的小孩。
我的高中三年,沒什么驚濤駭浪,沒逃過課,沒談過戀愛,沒做過什么出格的事,它平平淡淡,瑣碎而真實,和大多數人一樣。
我的記憶依舊美好,卻始終和華麗無關。
除了父母,所有人對你好都不是他們理所應當的義務和責任,記住別人的好遠比記住矛盾來的舒心。現在,班里六十多人,有些人的面容我已經看不清楚了,我所能記住的只是一張張模糊的大笑的臉,或許很多年后,只有看著畢業照才想得起曾經有這么一些同學一起走過了高中的日子。
感謝每一個出現在我生命里的人,謝謝你們將你們的時光分了一些給我,讓我有伴同行。現在,有的同學不讀了,有些選擇復讀,更多的是和我一樣,正準備踏入大學校園。
加了院系的迎新群,群里很熱鬧,一段旅程的結束總是緊接著另一段旅程的開始。都說上了大學要學會的一件事就是適應孤獨,是呢,一個人從生到死,內心深處總是孤獨的,孤獨并沒有錯,安于享受就好了。寒冷的時候,找個人擠擠來取暖,然后,相攜著走下去,沒有人來也沒關系,自己也可以溫暖自己。
我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這個社會,只是從一個小社會邁進了另一個大些的社會,生命總會以最合適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做的,只是慢慢打磨自己,不疾不徐,選擇自己的模樣,走完自己的路。哪怕無奈,也要記得,我們被這個世界溫柔地愛著,存在即合理,我們是被世界選擇了的生命體。
我們還這樣小,我們也這樣倏然之間長大了,我唯一希望的,只是帶著斑斕的高中畫板,走向新的生活。我不留戀過去,也許是因為我還沒有經歷過波濤,但是就目前來說,記得回憶就足夠了。
收到通知書后去學校領檔案,看到學校正在換辦公樓的玻璃門,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在一點點變得更好。老師們有的帶了高一新生,有的接手繼續帶高三,同學們也都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沒什么可遺憾的。
如果真的要說什么來告別高中,那么,希望你們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要好好的,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一樣。
“如果我再也見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