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學過的散文3篇
多讀散文可以讓你心中有一種正確而優雅的為人處世觀。那你還想知道更多七年級學過的散文嗎?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七年級學過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學過的散文一
小巷深處
很早就知道,我是在村那頭的坡頂上撿來的。據說,那個季節,天還不太冷,依稀有幾片早落的黃葉,在風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著旋。
當時的我被一件破藍布襖草草地包裹著。有很多人圍在那個坡頂上,卻好像沒有誰打算把我抱回去。有個好心人跑到巷口時對瞎眼的英姨說:“天賜給你的呢!總比不知冷熱的竹棒強。”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來也有靠。”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攤,頗有節奏地用竹棒叩擊著青石板鋪成的路面來到我身邊,隨即央求熱心人把幼小的我放進了她瘦癟卻溫暖的懷里。
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幾年的小木棚,搬進了小巷最深處門口有兩個滑溜溜②石凳的小房子。為此,她從一雙破棉鞋里拿出了她所有的積蓄——150元。于是,我在降臨到人世間一個月后,真正擁有了一個家,我從此也就成了“巷口賣冰棍的瞎眼姨娘的女兒”。
據說,我那盲母親當初是極潑辣③的,并以厲害出名。在我被撿回后,她抱著我到處炫耀:“我丫頭多可愛,多漂亮,肉滾滾,嫩生生。”有明眼人曾很不服氣地反駁:“我說大姨呀,你撿她的那天我就想說了,收養姑娘嘛,也該挑個漂亮一些的,這丫頭,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您眼睛看不見,才吃了這個虧!”我母親聽著便翻了臉,呆在那人家足足罵了半天。不過這些都是后來別人對我說的。在我印象中,母親從未這樣潑過。有人說:“為了這個丫頭,英姨改好了!”
自我有記憶開始,家的概念就是一張笨重的積滿油膩的木桌,一碗拌著焦黃豬油渣的醬油飯,一杯用過期折價的奶粉沖調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長的冰棍箱。讓很多人費解的是,在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順順利利地長大,順順利利地代替了母親常年用的那根光潤的竹棒。小巷里的人們不再聽見那日日重復的青石板上有節奏的叩擊④聲了,人們常見到的就是我——一個丑女孩,每天攙著一個盲姨娘從小巷深處緩緩地走到巷口。
巷口擺的小攤就是維持我們這個貧窮家庭的唯一希望。夏天,母親總會如尊凝固的雕像般執著地守候在一個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陽光把母親原已黝黑的皮膚曬得黑里透紅,日復一日,竟成古銅似的顏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總是留著黑而長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來。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覺得她的生意總比別人的好,有時一天下來,竟收入十多塊。這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讓人滿意的數目。我曾問她做生意的秘訣,她總微笑著說:“坐在太陽最毒的地方守著賣,是絕對不會錯的。”那刻,我才知道,這比別人多賺的每一分錢都凝聚著母親加倍的血汗⑤啊!到了冬天──冰棍無處可賣的季節,母親就會操起針線縫制出20多條棉被,租給趕集的或幫工的鄉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個冬天,母親又忙于拆拆洗洗縫縫補補。
由于她的辛勤勞作及苦心經營,我們這個家居然也過得有聲有色—— 飯桌上經常能上葷菜,而我衣服上的補丁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直至沒有。有很多次,看著母親太勞累,我極想幫幫她,可她總是生氣地說:“你怎么這么沒出息!好生讀你的書去。”所以,在這個家里,雖然苦點,我卻被調養得像個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讀一些母親不懂的書。
而母親卻總以我為驕傲。小學二年級那會兒,老師布置了篇作文,大概我寫得比較通順,而且用拼音代替了不會寫的生字,老師大大表揚了一番,說了一些諸如“小小年紀,大有作為”之類的話。回去,我便把作文交給看不見的母親,還得意地向她轉述了老師的話。母親竟高興得落了淚。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著,逢人便拿出來給人看,說:“我家莉兒可了不得,老師贊她有出息。”開始講的時候,那些識字的也還有模有樣地翻幾下作文本,應和幾句。后來說得多了,有人揶揄她:“可不是,都說阿莉是你的冰棍調養出來的呢!”母親是看不見人家表情的,聽了這話便高興起來,甚至賣冰棍時,我都成了她的廣告宣傳:“吃我的棒冰吧,吃了就是聰明,跟我家阿莉一樣。”弄得我很難堪。從此,即使得了表揚,我也不敢說給母親聽了。
開始的時候,我很滿足于自己那由骯臟的板壁、黝黑的炭爐、簡單的飯菜構成的生活,我總是自豪地倚在極為疼愛我的母親身邊,總是極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饞的永遠吃不完的冰棍……。小巷深處,經常有我們一老一少蹣跚著的身影。有人說:“一直聽不到您竹棒點地的聲音,倒還怪想的。”母親這時便會驕傲起來,揚起頭,握緊我的手,而我也真的以為自己是一個大功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學異樣的目光,老師分外的關切,時刻提醒我:我,是一個瞎子撿來的女兒;我,擁有的是一個特別貧窮的家。
我開始沉默,開始回避所有的同學,甚至開始厭惡我的家。我不再與母親相伴而走,也不再從母親賣冰棍的那條路經過。那段時間,除了幾頓飯之外,我幾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為了在那個卑微的家里少呆幾分鐘。有人向她問起我,她依舊滿面春風:“莉學習忙呢!老師贊她有出息呢!哪會在家耗時間!”除了我,誰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時間飛逝,終于在中考過后的一個月,我接到了縣城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我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擺脫自己家庭的陰影,住進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縣城一中了。
臨行前,我穿上了母親用從微薄的生活費中硬扣下的錢購置的連衣裙。當我看見穿衣鏡中頗具城市少女風采的“我”時,我終于下了決心,轉向母親,吞吞吐吐卻又異常清晰地說:“媽……您……以后別……如果沒急事的話……不用去找我……”
“為什么?”母親眼光黯淡了。好長好長時間的沉默,終于,她點了點頭,順手取過她那根不知啥時已從角落里拿出來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擊著地面向廚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輕輕推開我:“我去幫你弄點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沒有說。
住讀生活很快讓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親帶來的煩惱與卑微,也忘掉了臨行前的那一點點不安。誰都不知道我是誰,誰都以為我也同她們一樣擁有一個幸福的家。
一段時間中,母親果然遵守諾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進城里卻經常回鄉的老婆婆幫我捎來一些營養品及生活費。坐落在小巷深處的那個家似乎與我完全隔絕了。我開始淡忘了家門前圓潤光潔的石板,那門上斑斑駁駁的門鎖,甚至淡忘了黃昏后母親倚在門旁殷殷的招呼聲。這樣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過去,一直到我臨近畢業的那個學期。
那個學期的最后一個星期。
當老婆婆將一包雞蛋和50元錢塞給我時,我床對面的一位室友發話了:“莉,你媽對你多好,畢業聚會把她請來,你的優秀成績定會讓她感到光彩!”
“哦……這?”我遲疑了瞬間,“我媽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連帶東西都一直請別人幫忙,哪有時間呢?”那刻,我驚異于自己說假話如同說真話一樣。
送老婆婆出門時,我感激地對她說:“您這三年來為我操了心,讓您受累了。”
“你……”她看來有些激動,停了一會兒,又說:“你考得真的很好?”
我點了點頭。
“造孽!……”她竟長嘆一口氣,“你……你媽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點緊張。
她不再說話,拉起我的手直沖出校門,然后拐到一個偏僻的巷子里。
老遠,我便看見了,看見了她——我的母親。在風中,她無助地倚在墻邊,凌亂而花白的頭發在蒼老的臉頰旁飄揚著。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滿青筋和黑斑如枯竹似的手,還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沒良心啊。這三年,我哪這么有空個個月回鄉?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車,下車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東西交給我,讓我帶給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車……”
我的視線頃刻間模糊了。朦朧的淚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長長的路,路旁那長長的小巷,巷里那根長長的竹棒,竹棒后蹣跚著一個長長的、長長的人影。
“媽媽!”我奔過去,為自己的虛榮,為自己的無知,流著淚。在風中,她的臉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么挺拔,那么堅定,彷佛在憧憬,又彷佛在等候。
媽媽,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其實還記得,還記得來時泥濘的山路,還記得赤足跑過石板的清涼,還記得家里厚重的木門栓,還有,還有我們曾共同相偎走過的那條小巷,那條深深的小巷。
七年級學過的散文二
竹林深處有人家
江南竹鄉,并不是沒有別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給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實不是沒有而是看不到。遠遠望去一連幾座山頭,從山麓一直到山頂,不,從平地開始就全鋪著竹,一層又一層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子和竹葉,連房子、小徑和小橋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沒了。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涌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涌到很遠,你很難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綠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氣勢,就意味著它是非常深沉的。
我們沿著一條路邊是小溪的 石子路深入 竹海去。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此刻陽光猛烈,在這里卻絲毫感覺不到,仿佛是在 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要不是當地的朋友帶路,恐怕很快就會迷途,因為在我看來,竹林里的大路小徑以至竹樹,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沒有標志或街名。有時看到前面一叢像屏風一樣的竹擋著去路,心里想已經到盡頭了。但是到了前面,那一叢竹忽然像機關布景似的移開,我們已經發現另 一條山路讓出來,很有點“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穿過一處最密的竹海,我們便來到一處較高的竹塢,在這里可以越過先前路上的竹樹頂看得更遠、更高。舉目四顧,除了竹子,還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著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綿延的山勢和一點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塢深處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畫家,他說,在 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畫它,實在束手無策。你看,那樣密的竹林,簡直找不出一點層次,仿佛整個大自然就是竹林構成的。陪我們來的當地的朋友卻滿意地笑了,他不是從畫家的觀點去考慮問題,畫家的話只說明了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實的竹鄉,而這不正是意味著這里的竹材和竹筍的豐收嗎?這當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 竹林為家的護林員,是專管栽種竹樹和保護竹林的。
在 竹塢里面對著遼闊的竹的海洋,看到整個世界都是綠色,除了近處的竹葉在微風中擺動發出沙沙的響聲,再也聽不到別的聲音。我心里在想著,寧靜的竹海里難道沒有人家?回過頭來,發現山麓的竹林上出現了縷縷輕煙。那是霧還是山嵐?都不是,那是竹林深處人家的炊煙。那位當地朋友說,那里有村莊,有人家,只是在 竹海上面連一點痕跡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燒飯的時候,就連這一點炊煙也沒有。朋友,我們竹海里的村莊可熱鬧呢。
于是我們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進發。先前看到的炊煙輕繞竹林,仿佛就在不遠之處,但是從 山塢再鉆入竹海里,越山澗,過竹橋,爬石路,比想像的要遠得多。后來逐漸地聽到雞鴨一類家禽的叫聲,知道山村近了,再后來又看見孩子們趕著山羊回來,我們已經踏進村莊的街道上了。在路邊,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門口,幾乎全晾著新鮮的筍干,和曬著黃色帶著斑點的竹箬。竹鄉里的竹材早就運到外地去支援經濟建設了,只有這兩樣東西留在鄉里進行加工。
有一點我是猜到了,竹鄉里的房子,盡可能利用本地出產的竹材,棟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連板壁、地板。門窗也無一不是竹的。家家戶戶用的,不論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這是走進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鮮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臺子、 涼床、碗櫥、衣柜、茶幾、搖籃。雞籠和兔籠,還有斗笠和各種用具,全都是各種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這樣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種濃郁的鄉土氣息,感到非常舒適。主人從門外抓一大把晾在匾簞里的鹽筍子來招待我們,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 新竹的氣息——事實上這里連空氣也充滿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處人家,在到處是竹具的環境里,再也沒有比用山泉沏當地出產的碧螺春和吃新曬的尖筍子更和諧更有情調了。
我們正要離去,忽然傳來了女孩子們的歡笑聲。那聲音隱蔽在竹林深處,看不見人,聲音卻越來越近。后來她們終于撥開竹林出現了,原來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來了。
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我回憶起竹林深處的情景,好像立刻就聞到了竹子散發出來的清香,仿佛周圍都是一片柔和、寧靜的青綠。
七年級學過的散文三
樹林和草原
夏天七月里的早晨!除了獵人之外,有誰曾經體會到黎明時候的灌木叢中散步的樂趣呢?你的腳印在白露沾濕的草上留下綠色的痕跡。你用手撥開**的樹枝,夜里蘊蓄著一股暖氣立刻向你襲來,空氣中到處充滿著苦艾的新鮮苦味、蕎麥和三葉草的甘香,遠處有一片茂密的橡樹林,在陽光底下發出閃閃的紅光,天氣還涼爽,但是已經覺得炎熱逼近了。過多的芬芳之氣使得你頭暈目眩。灌木叢沒有盡頭。……只是遠處某些地方有一片黃橙橙的成熟了的黑麥,一條條狹長的粉紅色的蕎麥田。這時候一輛馬車軋軋地響出,一個農人緩步走來,把他的馬預先牽到陰涼的地方去。……你同他打個招呼,就走開了,你后面傳來鐮刀的鏗鏘聲。太陽越升越高。草立刻干燥了。天氣炎熱起來。過了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天邊黑暗起來,靜止的空氣中發散出火辣辣的熱氣。
“老兄,這里什么地方可以弄點水喝?”你問一個割草的人。
“那邊山谷里有一口井。”
你穿過纏著蔓草的茂密的榛樹叢,走到山谷底上。果然,斷崖的下面隱藏著泉水,橡樹的掌形枝葉貪婪地鋪張在水面上,銀色的大水泡搖搖擺擺地從長滿細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上升起來。你投身到地上,喝飽了水,但是懶得再動了。你現在正在陰涼的地方,呼吸著芬芳的濕氣,你覺得很舒服,可是你對面的叢林曬得火辣辣的,在陽光底下仿佛顏色發黃了。然而這是什么呀?風突然吹來,又疾馳而去,四周的空氣顫動了一下:這不是雷聲嗎?你從山谷里走出來,……天邊的一片鉛色是什么?是不是暑氣濃密起來了?是不是烏云涌過來了?……但是這時候電光微微地一閃。……啊,原來暴風雨要來了!四周還照著明亮的陽光,還可以打獵。但是烏云增長起來了:它前面的一邊像衣袖一般伸展開來,像蒼穹似的籠罩著。頃刻之間,草木全部黑暗了。……趕快跑!那邊好像有一間干草棚,……趕快跑!……你跑到那里,走了進去。……雨多么大!閃電多么亮啊!有些地方,水涌過了草屋頂滴在芳香的干草上。……但是,瞧,太陽又出來了。暴風雨過去了;你走出來。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發出光輝,空氣多么清新澄澈,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但是現在黃昏來臨了。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燒,遮掩了半個天空。太陽就要落山了。附近的空氣似乎特別清澈,像玻璃一樣,遠處籠罩著一片柔和的霧氣,樣子很溫暖,鮮紅的光輝隨著露水落在不久以前還充滿著金色光線的影子來。……太陽落山了;一顆星在落日的火海里發出顫抖的閃光來。……這火海漸漸泛白了;天空發青了;一個個的影子逐漸消失,空氣中充滿了煙霧。現在該回去了回到你過夜的村中的農舍里去了。你背上槍,不顧疲倦,迅速地走著。……這期間黑夜來臨了;二十步之外已經看不見了;狗在黑暗中微微地顯出白色。在那邊黑壓壓的叢林上,天際模糊地發亮。……這是什么?火災嗎?……不是,這是月亮升起來了。下面靠右邊,村子里的燈光已經在閃耀了。……終于到達了你的屋子。你從窗子里可以看到鋪著白桌布的食桌、焰焰的蠟燭、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