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遠人村新解閱讀答案
《陶詩遠人村新解》閱讀材料
再回到本文的主題陶淵明的詩上。園田居位于廬江郡,而廬江郡正是南蠻異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淵明的故鄉(xiāng)。陶淵明歸隱故鄉(xiāng),家宅僻處南野,與當?shù)氐漠愖寤炀釉谝黄穑^“遠人村”,當是他從自家庭院眺望到的異族村落。
“遠人村”是異族人群居的村落,還有一條旁證,即“村”字本身。“村”這種聚落形態(tài),出現(xiàn)得較晚,大概源于東漢。到西晉末年,為躲避戰(zhàn)禍,中原南遷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形式,廣收田客、部曲,“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淵明所見的“遠人村”,大概還只是異族人的聚落。
“曖曖遠人村”,正是陶淵明眼前景觀的如實反映,并沒有什么“遠離人世俗情”的“大義”,若有,至多只是描繪出他歸隱后在野外與“異族”雜居的事實。
(節(jié)選自李飛《陶詩“遠人村”新解》,有改動)
《陶詩遠人村新解》閱讀題目
1.下列選項中關于“遠人”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遠人”在《論語》中泛指生活在距離某國、家較遠地方的人,與文化差異無關。
B.到了秦漢時期,“遠人”向春秋時期“夷狄”的意義靠攏,體現(xiàn)出了文化差異。
C.秦漢以后,“遠人”詞義的外延擴大,將“夷狄”也包含在其中。
D.兩晉時期,“遠人”一詞逐漸變成了異族的代稱,著重強調(diào)族群的差別。
2.下列不屬于作者不贊同將“遠人村”解釋為“遠離人世俗情的村子”的原因的一項是( )
A.從對仗的角度講,不能將前句斷為“曖曖——遠——人村”,如果這樣,后句必將斷為“依依——墟——里煙”,而“墟——里煙”明顯不通,所以前句當讀為“遠人——村”。
B.東晉時期,在秦漢時被稱為“夷狄”的西南夷、南蠻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視為“夷狄”,而被稱為“遠人”。
C.陶淵明的故鄉(xiāng)就是南蠻異族聚居之地,他歸隱后,與當?shù)氐漠愖寤炀釉谝黄穑?ldquo;遠人村”應當是他從自家庭院眺望到的異族村落。
D.到西晉末年,為躲避戰(zhàn)禍,中原各豪族大家南遷,由于他們亦采取“村”形式,廣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春秋時的“遠人”并不包括“夷狄”,因為在當時,“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
B.秦漢時,“華夏”之外的異族可以被稱為“遠人”或“夷狄”,如果服從了“華夏”教化,得到了“華夏”的認可,就可能被稱為“遠人”。
C.“夷狄”一詞隨著時代的變化有著不同的特指范圍,在春秋時代指吳、楚等,在秦漢時指匈奴等,在三國兩晉時指烏桓、西羌等。
D.作者認為“曖曖遠人村”只是陶淵明對隱居后眼前景觀的如實反映,并沒有“大義”與情感的表現(xiàn)。
《陶詩遠人村新解》閱讀答案
1.C
2.A
3.D
看了“陶詩遠人村新解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