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公眾更多地走進博物館閱讀答案
《希望公眾更多地走進博物館》閱讀材料
可能你們都沒有猜到我的“中國夢”是什么,我的“中國夢”并不復雜,很簡單,就是兩條。第一條,是希望國家博物館的護欄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這一點我感到很傷心,因為國家博物館的護欄是全世界博物館中最多的。第二條,就是我希望我們的后人能夠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他們的婚禮。因為全世界的重要的博物館都是年輕人所向往的舉辦婚禮的地方。年輕人如果在這里舉辦婚禮,未來他們有了孩子之后,他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博物館,并告訴孩子們,他們的父母是在這里結的婚,他們的父母對這里的文化的感覺。這種代代相傳所形成的一個民族的文化依賴,正是博物館存在的基礎和價值。[來源:Zxxk.Com]
我的這兩項,不算要求很高的中國夢,但在當下中國實現有相當的困難。所以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公共空間中,我們希望公眾能夠更多地走進博物館,不是一次、兩次。因為數以萬計的歷史文物、藝術品陳列在那里,它們每天靜靜地在自己的位置之上,給予每一位過客,發出了它們的文化信號。這個信號,時間有長有短,有遠有近,但是他們所表露的中華文化的傳統綿延不絕,這是我們今天博物館所承擔的獨特的一個歷史使命。
陳履生在演講后與青年代表的對話(摘錄)
青年代表: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婚禮是許多青年的愿望,如果我不是去年結了婚,我愿意一直為此等下去。
陳履生:在博物館舉辦婚禮,這是對文化的尊崇。但有小學生進去打牌,我叫保安請他們出去。我再微博上發了這條消息,結果被一些人圍攻:哪條法律規定博物館里不能打牌的?
青年代表:我覺的您的“中國夢”并不難實現,我很想幫助您實現它,但不知道我們該在哪里發力?
陳履生:我去過一些不發達國家的博物館,比如巴西,展覽館里沒有空調,很悶熱,巨大的陶器全是裸展,沒有護欄,沒有玻璃罩。我們大廳里沒有護欄的現代青銅雕塑,每個人都要去摸一下,都把青銅摸成了黃銅,我們曾經舉辦過法國藝術展,第一天發生了一件讓人很后悔的事情,觀展的人里三層外三層,為了拍照,一個人的手機碰到了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法國馬奈的作品畫框上,后果不堪設想,我認為在博物館拍照很傻。
麗水市博物館舉辦慶“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
2016年5月18日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也是麗水市博物館正式開放后的第一個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5月18日上午,為了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麗水學院民族學院話劇團在麗水市博物館序廳演出了音樂話劇《牡丹亭》。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曾任遂昌知縣五年,期間寫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希望公眾更多地走進博物館》閱讀題目
10.陳履生為什么:“希望公眾更多地走進博物館”?請根據他的演講內容闡述原因。
11.麗水市博物館上演《牡丹亭》,記者采訪觀眾:“博物館是展出文物的地方,今天在這里上演《牡丹亭》,你認為這種方式好嗎?”如果你是那位觀眾,你會如何回答?(3分)
12.陳履生說他的“中國夢”在當下中國實現還相當困難,結合文本內容和自己的生活談談你的看法。(3分)
《希望公眾更多地走進博物館》閱讀答案
10.博物館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化窗口,他希望中國有更多的人更多次地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里德藏品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提升一個民族的文化品位。
11.示例:我認為這個活動很好,《牡丹亭》是文學巨獎湯顯祖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在遂昌創作完成,今年又是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在麗水市博物館上演這出話劇是對湯顯祖最好的紀念,是今年世界博物館日“博物館與文化景觀”的主題非常吻合,博物館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也可以是一個特殊的休閑場所,在這里舉辦這樣高雅的文化活動,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
12.示例一:我認為很難實現,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鬧,嬉戲追逐,而他們的父母則不加管束;也有一些人喜歡和文物合影,發到朋友圈炫耀,現在就拆除護欄,容易損壞展品,中國人的婚禮很熱鬧,在博物館舉辦婚禮,可能會遍地狼藉,破壞博物館的環境。因此,我認為在國民文明素養還相對較低的請況下,實現陳履生的“中國夢”確實有難度。
示例二:我認為并不困難,雖然國民文明素養確實偏低,但只要博物館做好宣傳工作,增加志愿者服務,制定賠償細則,還是可以嘗試的,我就看到一些父母不斷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吵鬧,不要碰觸展品。
看了“希望公眾更多地走進博物館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