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
《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材料
除開外因,墨家消亡大約有其內在的因由:一個人要想成為墨家的忠實信徒,就必須有強烈的犧牲精神和獻身精神,必須能忍受生活上的艱苦;必須懷有對眾人的博愛之心,而不能講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門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標不是來世往生極樂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長生不老,成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歷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沒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規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這一點尚不足以解釋一切,因為在禁欲主義方面比墨家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佛教,至今依然是中國的第一大宗教。為什么墨家、佛教同樣主張禁欲,而兩者命運迥異?這可以從兩者的不同之處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種世俗學說,而佛教是一種出世的宗教。作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為信徒提供一套靈魂救贖的法門,讓他們在禁欲的同時能享受心靈的滿足,從而把所有的苦難都視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墨家的理論體系本質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堅定的信仰為基礎,禁欲的生活、無私的行為就不會有普遍而長久的吸引力。
總而言之,一種學問要想成為廣被接受的顯學,總得有某種足以吸引信徒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質動機,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這兩方面的東西都無法提供。墨家如要長存,必得把世俗主義與禁欲主義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義搭配功利主義(如同大多數世俗學說),或以禁欲主義搭配神秘主義(如同大多數宗教學說),庶幾方可免于淪亡。
除此之外,墨家還有一個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統的專制君主治下,一個內部有著嚴明紀律的世俗化組織必然會讓朝廷產生極大的戒心。雖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熱血,沒有政治野心,但專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動員能力的圣賢君子。對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專制君主對一切世俗組織都必然心懷警惕。所以,作為組織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國時代,那時還沒有形成四海為家的大一統,列國君主面臨的最大危險是身邊的敵國,對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許多。而釋、道二教雖有組織,但因其強烈的出世傾向而稍可見容于世。釋、道二教不似____,它們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卻又教人順從世俗政權,即便世俗統治殘暴無道,臣民也應逆來順受。正由于釋、道二教沒有什么威脅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國,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樣過早衰亡。
(選自人民網“文史頻道”,有刪改)
《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題目
12、文章認為墨家消亡的內在原因,一是其( )的生活方式不易為人接受;二是墨家的理論體系本質上是世俗化的,沒能為信徒提供一套靈魂救贖的法門;三是墨家學派是一個內部有著嚴明紀律的( ),但又不像釋道二教那樣有出世傾向,這必然會讓朝廷產生極大的戒心。
13、下列有關“墨家”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先秦時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樣,都有很大的影響;但自秦漢大一統帝國形成之后,墨家在剎那輝煌之后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B.墨家思想對現實生活已經沒有影響力,只是停留在書本上,所以作者認為它不過是一塊思想化石。
C.墨家認為做人要有犧牲精神和獻身精神,要有對眾人的博愛之心,還提倡禁欲,強調嚴格的紀律。
D.墨家如果能給信徒提供某種形而下的物質動機,或者給信徒提供某種形而上的精神慰藉,把世俗主義與禁欲主義二者舍去其一,就不會消亡。
14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在先秦時期就是影響很大的學說,在秦漢之后更是成為中華文化的正統和主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沒有自己的組織。
B.法家也沒有自己的組織,并且在輿論上還不大受好評,但實際上卻主宰了兩千年來專制朝廷的廟堂政治。
C.道教,尤其是歷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沒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規定,因而道家學說占據了民間社會的廣闊天地,成為幽人隱士的精神家園。
D.佛教是東漢以后傳人中國的,在禁欲主義方面比墨家有過之而無不及,雖有遁世色彩,但另一方面卻又教人順從世俗政權。
《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
12、苦行僧式 世俗化組織
13、D文中是“庶幾方可免于淪亡”
14、C(偷換概念,“道教”是晚起的一中宗教,和先秦時期的“道家”并不能完全等同)
看了“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