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現代文閱讀答案
《排隊》現代文閱讀材料
據說:“讓”本是我們“固有道德”的一個項目,誰都知道孔融讓梨、王泰推棗的故事?!蹲髠鳌防显缇陀羞@樣的嘉言:“讓,德之主也。”(昭·十)“讓,禮之主也。”(襄·十三)《魏書》卷二十記載著東夷弁辰國的風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當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還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筆特別標出,表示禮讓乃泱泱大國的流風遺韻,遠至海外,猶堪稱述。我們拋擲一根肉骨頭于群犬之間,我們可以料想到將要發生什么情況。人為萬物之靈,當不至于狼奔豕竄地攘臂爭先地奪取一根骨頭。但是人之異于禽獸者幾稀,從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窺察到懂得克己復禮的道理的人畢竟不太多。
小的地方肯讓,大的地方才會與人無爭。爭先是本能,一切動物皆不能免:讓是美德,是文明進化培養出來的習慣??鬃釉唬?ldquo;當仁不讓于師。”只有當仁的時候才可以不讓,此外則一定當以謙讓為宜。
(節選于《書摘》2015年01月01日,有刪改)
《排隊》現代文閱讀題目
1、根據文章內容分析,下列對“讓”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是:()(3分)
A、我們“固有道德”的項目有很多,“讓”是其中之一。“爭”是人之本性,“讓”可以在后面慢慢培養形成。
B、孔融讓梨、王泰推棗的故事體現古人“讓”之精神,“讓”之道德。日常生活中,懂得克己復禮的道理的人甚少。
C、“讓,德之主也”(昭·十)“當仁不讓于師”來源于《左轉》《論語》,在贊賞“讓”之行為的同時提倡只有當仁的時候才可以不讓,否則則一定當以謙讓為宜。
D、避秦流亡海外的人還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筆特別標出,表示禮讓乃泱泱大國的流風遺韻,遠至海外,猶堪稱述。
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3分)
A、因為柜臺里面的先生小姐忙著開柜子,取郵票文件,調整郵戳,這時候人陸續進來,會把你夾在中間,所以即使你起個大早,趕到郵局燒頭炷香,柜臺前即使只有你一個人,你也不能從容辦事。
B、古有明訓:三個人聚在一起就要擠成一堆。排隊是洋玩意兒,我們所謂“魚貫而行”都是在極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動作。小的地方肯讓,大的地方才會與人無爭。“爭”與“讓”需辯證對待,一切動物皆會“爭”,讓是發展到文明社會存有的習慣。
C、因為人為萬物之靈,當不至于狼奔豕竄地攘臂爭先地奪取一根骨頭。但是人之異于禽獸者幾稀,我們必“爭”不“讓”。
D、我們是禮義之邦,君子無所爭,從來沒有鼓勵人爭先恐后之說。很多地方我們都講究揖讓,但當我們混在陌生人人群中,我們便奮不顧身。
3、根據文章內容,下列事件或說法體現“讓”的美德的是:()(3分)
A、因父親病危而五天沒有公開露面的李,昨天來到丹戎巴葛民眾俱樂部,神情自若地寫下祝福父親康復的祝語,并感謝該區居民連日來表達的關懷與慰問。(鳳凰網)
B、“土氣”跟“寧在寶馬車里哭”的價值取向格格不入,卻是艱苦樸素的精神體現。黨的干部不該整天穿名牌、抽名煙、喝名酒,更應該讓于甘愿淡泊、樂于清貧的精神,為“出無車食無魚”的“土氣”而欣慰。(人民日報)
C、協警要求男子駕車靠邊接受檢查,男子卻開車將協警撞倒在地,并對協警大罵:“穿狗皮的寶兒(傻子),弄你狗日的。”后經查證,駕車男子為安岳城區某工商所所長劉濤,當時身著工商制服。(華西都市報)
D、往來車輛的駕駛人,一見Yield(“讓”)這個牌示,把車停了下來,左顧右盼,直到可以通行無阻的時候才把車直駛過去。有時候路上根本并無車輛橫過,但是駕駛人仍然照常停車。(《不淡定的中國人》)
《排隊》現代文閱讀答案
1、A
2、B
3、D
看了“排隊現代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