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惠的倒鉤閱讀練習及答案
《恩惠的倒鉤》閱讀材料
③另外,感恩本是人們發自心底的自發性行為,它是以施受雙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謙讓為前提的,如果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是對受恩者的道德要求;那么,“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便是施恩者的道德標準。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把感恩當著施受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加以強制,便變成了交易。報載:湖北省襄樊總工會取消了5名貧困大學生的受助資格,理由是他們不懂得感恩,受助一年多,沒有給援助者寫過一封信、打個一個電話。這樣的活動,不得不讓人憂慮:在取消5名貧困大學生受助資格的同時,也取消了中國孝義文化的精髓。對施善者來說,善有真假之分,“善而急人知,善虛即為惡意”,如果捐助的目的,只是為自己揚名立萬,這不是真善,而是奸商,因為商品廣告費要比善款昂貴得多;對受助者來說,感恩的方式也有多種多樣,有的見諸于語言,有的見證于行動,說感恩的未必會感恩,不說感恩的也未必不懂感恩。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大恩不言謝”之說,如果每一種善行,都要求受助者以規定的形式來進行回報,便如堂恩所說的那樣:“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者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到哪里。”
④中國孝義文化博大精深,在這片禮義之邦的國土中,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每一個善行,但對施恩者的過度崇拜,往往會成為民權下跪的明證。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善行是稱頌的理由,但不是依賴的路徑。感恩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之一,但帶倒鉤的恩惠卻是需要我們共同警惕的。
《恩惠的倒鉤》閱讀題題目
小題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分)
小題2:第③段主要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其作用。 (3分)
《恩惠的倒鉤》閱讀題答案
小題1:我們要警惕要求回報的恩惠。(答我們需要警惕帶倒鉤的恩惠得1分)
小題2:舉例論證。(1分)以襄樊總工會以不懂感恩為由取消貧困大學生的受助資格為例(1分)論述了把感恩當著施受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加以強制便成了交易的道理,從而使論證更有說服力。(1分)或者:一名大學生不感謝資助他的富豪為例(1分),論述了我們不必對施恩者過度崇拜的看法,從而使得論證更有說服力。
看了“恩惠的倒鉤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