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伴閱讀練習及答案
《音樂之伴》閱讀材料
當我們成為沉穩和成熟些的青年時,浮游蕩漾在空氣中的音樂,也漸漸沉淀下來。那時我們開始思考音樂,努力試圖去讀解和領悟,并試圖與音樂對話。音符變得立體,有一種輻射和擴張的趨勢,暗藏著你聽得見或是聽不見的聲音。音樂不僅僅是一種情緒,而有了實在和具體的內容,成為可視可感的語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學。你發現音樂世界其實是一條深不可測的隧道,內壁懸綴著抽象的音符,不可復制也不可臨摹,往往當你開口或是動手將其制作成曲譜時,它們卻已消失。你只能將其烙刻在腦子里,一遍遍碾磨成體內血液流淌的聲音。
被瑣事雜事俗事纏身的中年,歲月匆促,音樂在生活中已是顯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純粹是一種娛樂和休閑。那時候音樂有點像一個分手多年的舊情人,只是在百無聊賴的日子里,會偶爾下決心安排一次有禮貌而有節制的約會。多少有點兒可有可無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斷情絲,又是不甘的。在憂傷的樂曲中,重溫往昔的恩愛,畢竟還有一種依稀的幸福感。
音樂對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擯除得很徹底很堅決的。沒有音樂的老年,也許枯澀也許灰暗但也許恰是因他的內心飽滿滋潤,而無須依賴音樂的澆灌。人到了老年,對音樂的選擇變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歡的音樂,必是自己靈魂的回聲,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認定的那種之外,天下的音樂都是不堪入耳的噪聲。所以老年的音樂,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雜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種寧靜透明的質感。人走向生命盡頭時,音樂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戀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個忠實的人生伴侶。
所以音樂具有著極其博大而豐富的包容性。音樂無法定義。不同的音樂可以被每個年齡段的音樂愛好者音樂迷分享,音樂其實是沒有年齡的。古典或是現代、嚴肅或是流行,在欣賞者那里,并沒有絕對的界別。在感人至深的音樂中我們常常迷途甚至錯位,但音樂寬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們心上激起的回聲,是“喜歡”的唯一標準。
音樂只是有點兒模糊,有點兒空靈。它無形無狀、無影無蹤,無法觸摸、無法品嘗,是一種流逝的時間,一種被曲譜固化的記憶。音樂被人吸納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個生命階段自然而然地傳遞下去,音樂就變得永恒了。
《音樂之伴》閱讀題題目
1.“所以老年的音樂,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雜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種寧靜透明的質感。”說說劃線字蘊含的深意。(3分)
2.作者開始說“音樂是有年齡的”,后面又說“音樂其實是沒有年齡的”,你認為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為什么? (3分)
3.作者為什么認為音樂在青年時代“不再僅僅是一種情緒,而有了實在和具體的內容,成為可視可感的語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學”?請結合全文比較分析。(4分)
4.在你的生命中,音樂是否一直陪伴,在不同的階段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請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從一首樂曲入手或從一段音樂為伴的歷程入手來談談音樂給你的感受。 (2分)
《音樂之伴》閱讀題答案
1.“寧靜透明”是指安寧平和,沒有雜志的狀態。到了老年,若是喜歡的音樂,必是自己靈魂的回聲,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所以老年的音樂, 排除了功利的雜音,更加自然淡泊音樂便成了一個忠實的人生伴侶。3分 (只把文中句子抄下來得2分)
2.不矛盾。(1分)“音樂是有年齡的”是指不同年齡的人對音樂的感受不同,選擇不同。(1分)“音樂其實是沒有年齡的”是因為音樂具有著極其博大而豐富的包容性,不同的音樂在欣賞者那里沒有絕對的界別,人們是以“喜歡”作為標準來選擇音樂。(1分)(意思對即可,共3分)
3.(1)同幼年和少年相比,青年對音樂有了更多的思考、讀解和領悟音樂;
(2)同中老年相比,青年更有激情,也有充裕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來思考、
讀解和領悟音樂。(意思相近即可。每點2分,共4分)
4.略。結合1分,提出自己的看法2分。
看了“音樂之伴閱讀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