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格閱讀題答案
《生命的品格》國風 原文閱讀
③要有悲憫的情懷。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顆感恩的心。小時候,我們離不開父母的養育;長大了,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我們吃著別人生產的糧食,穿著別人縫制的衣服,住著別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還要別人照顧。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別人。所以,要敬重別人、包容別人,常懷一顆慈悲的心去幫助別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要把關懷別人、救助別人當做自己的天職,變成自己的天性。
④要有面對苦難的意志和勇氣。“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人世間許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過忍受磨難才能有所感悟,這樣,人才能有所作為。有時候,通過忍受磨難,才能表達真理和愛,才能喚醒人性中的良知。一個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難,才能鍛煉成無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斷增長道德勇氣,以至于可以無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⑤人世間,我們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風景再好,也不可貪戀;路上的客店再舒適,也不能久留。人赤條條來到世間,又赤條條離開世間,生時沒有帶來任何東西,死時也帶不走任何東西,無論你是君主還是囚徒,是富豪還是乞丐,概莫能外。這是造物主給人的定數,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所以,要有一個明白的頭腦,把人生想透徹,只有進入無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自始至終干干凈凈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這就是生命的品格。
《生命的品格》閱讀習題:
1. 通讀全文,參看下表,簡要概括第①段的中心意思。(不超過15個字,3分)
段落概括內容
①
②要懂得珍惜。
③要有悲憫的情懷。
④要有面對苦難的意志和勇氣(要有所求)。
⑤要超然物外,干干凈凈地做人(要無所求)。
2.第⑤段畫線句是用什么方法闡明道理的?結合內容說說這樣闡明道理有什么好處?(3分)
3.從下面備選的名著中任選一部,從中概括出一個相關的事例,仿照示例為第④段補寫一個論據。(4分)
示例:《老人與海》——桑迪阿果為了帶回自己捕獲的一條大魚,與鯊魚、與自然、與自己的心靈搏斗,無畏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為他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備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賓孫漂流記》《西游記》
4.都是論“生命的品格”,第④段談的是生命過程中要有所求,第⑤段說的是生命過程中要無所求,你認為矛盾嗎?請說說你的理解。(4分)
《生命的品格》參考答案:
1."要提高有限的生命的質量”或者“要使有限的人生更有意義”
2.通過比喻(或“比喻論證”)來論說道理。這樣可以更通俗形象地闡明人生短暫,不應貪圖物質享受的道理。
3.示例:
(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歷盡戰爭的艱險,飽受病痛的折磨,憑借頑強的意志在病榻上寫作,終有建樹,他成立青少年學習的楷模。
(2)《魯賓孫漂流記》——魯賓孫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活多年,他戰勝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種種困難與艱險,他那頑強的意志永遠激勵著千千萬萬的讀者。
(3)《西游記》——唐僧師徒一路斬妖除魔,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這就啟示我們沒有堅強的意志,不經歷磨練,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4.不矛盾。“有求”和“無求”都是生命品格所需要的:第④段論說人生要具有克難求進的意志和勇氣,要盡責任就是有所求;第⑤段論說要進入無我之境,超然物外,對物質名利的無求,實質是精神境界更高的追求。所以,兩者是不矛盾的。
看了“生命的品格閱讀題答案”的還看了:
1.生命的感悟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2.人總要仰望點什么閱讀題答案
3.河流生命的偉大復興閱讀題答案
4.母親的病友名單閱讀答案
5.姥姥的端午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