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然美閱讀答案
《論自然美》李澤厚 原文閱讀
?、诘匀坏娜嘶f卻一直遭到誤解和反對。它常常被人們從字面含義上膚淺地理解為被人力開發了的自然對象。其實,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狹義和廣義兩種含義。通過勞動、技術去改造自然事物,這是狹義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說的,是廣義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沒有經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歷史尺度,指的是整個社會發展達到一定階段,人和自然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改變。
?、圩匀坏娜嘶荒軆H僅從狹義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確乎是美的,但社會越發展,人們便越要也越能欣賞暴風驟雨、沙漠、荒涼的風景等等沒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賞像昆明石林這樣似乎是雜亂無章的奇特美景,這些東西對人有害或為敵的內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著人們。人在欣賞這些表面上似乎與人抗爭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種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應該站在一種廣闊的歷史視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還有人經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釋為比擬性的,將自然對象賦予人的想象、情感、意會,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風亮節,將自然對象作為人格的理想等等。這是康德講的道德的象征。這樣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種借用。
?、苌鐣烙袣v史尺度問題,自然美亦然。那么,這種人與自然關系的改變的歷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計算呢?這個廣義的自然的人化大體從何時開始的呢?
?、菔紫纫赋?,狹義的自然的人化是廣義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礎,是使人與自然界發生關系改變的根本原因。原始人為什么不能欣賞山水花鳥,就是因為當時狹義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產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關系不存在那廣義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獵的時代或狩獵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種類的動物成為人類活動和意識的對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與人無關,便是與人敵對。農業社會之所以是人類歷史的最大進展也正在于它使人類安居,并循天時、地利而延續著鞏固著秩序化的生活,眾多自然事物和整個大自然逐漸成為人類生活活動的真正的客觀環境、條件、資源、工具,從而成為對象。這雖然還不是審美對象,卻是它們日后成為個人審美對象的前提基礎和根源,即是說,它們開始獲有了美的本質,具有了審美性質??梢?,自然的人化作為哲學美學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質,它是山水花鳥、自然景物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條件。至于具體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時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則屬于歷史具體地逐一研討的實證科學問題。
(選自李澤厚《美學三書》,有刪改)
《論自然美》閱讀習題
16.作者認為自然事物怎樣才可能成為審美的對象?請簡要說明(6分)
17.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述層次。(6分)
18.根據文意,作者的自然的人化說該如何理解?請簡要概括。(6分)
《論自然美》參考答案
16.(6分)社會生產力發展達到一定階段(2分),人類和自然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改變(2分),自然事物開始具有了審美性質后,(2分)這樣的自然事物才有可能成為審美的對象。(意思對即可)
17.(6分)首先針對自然美的美學難題,點明自己自然的人化的觀點;接著剖析了別人對自然的人化所作的狹義化理解和比擬性理解的錯誤;最后闡述了對自然的人化的正確理解。
18.(6分)①自然的人化是指伴隨歷史的發展,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根本改變。② 自然的人化是在生產力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出現的。③自然的人化是自然景物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條件。
看了“論自然美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風景在心閱讀答案
2.你就是一道風景閱讀題答案
3.中國的桃花文化閱讀題答案
4.讀三峽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5.草原八月末閱讀答案五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