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愈大師風范空谷幽蘭閱讀答案
《任繼愈大師風范空谷幽蘭》閱讀材料
任繼愈師承湯用彤、賀麟、熊十力等名家,長期在北大哲學系任教,創辦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學術研究卓有成就,但他最大的功績,是竭力保存中華文化的薪火。
在生命的最后30年,他卻把學術工作一壓再壓,投入到古籍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之中。他認為,中華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活著的文化,它支撐著中華民族幾千年間屹立不倒。文化的再次繁榮不是等來的,要靠長期的積累。本著這種文化自覺,他組織和主持了《中華大藏經》《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中華大典》和“二十四史”點校本及《清史稿》修訂等一系列國家大型文化工程。
這些多是綿延十幾年難以完成的浩大工程,每一項,他都會親力親為,從不做掛名主編:點將選人、選題、寫提綱、審閱點校,動輒寫六七百字的編輯意見。拿《中華大典》來說,這是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1990年國務院批準,至今尚未完成。它參照現代圖書分類方法,對先秦至1911年中國優秀文化典籍進行梳理匯編,共分24典,含110余分典,收書2萬多部,總字數8億,規模是《永樂大典》的兩倍。任繼愈不僅擔任總編輯,還兼任《哲學典》和《宗教典》的主編。
1987年5月,任繼愈就任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館長。國家圖書館就此恢復了知名學者擔任館長的傳統,任繼愈也開啟了守護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程。
任繼愈清楚地知道,圖書館收藏的目的是為了流通。他大事著眼,小事用功——設置專藏閱覽室,關注圖書編目工作,收集名家手稿,開創文獻縮微事業……發現大量普通公眾進入國圖僅僅是借閱普通書籍,他敏銳意識到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不平衡,遂在當選為人大代表期間不斷呼吁和建議發展社區公共圖書館。2002年,國圖出版社將鎮館之寶《永樂大典》劫余卷帙161冊仿真再版;2005年,他又呼吁將館藏文津閣《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嘉惠學林。
任繼愈力主開設“文津講壇”,不但自己親自登臺,還以90高齡之身不辭勞苦地策劃選題,親自邀請紅學家周汝昌、歷史學家張豈之、經濟學家厲以寧等擔任主講人,使文津講壇成為推廣優秀文化的重鎮。任繼愈積極支持“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曾三登講壇,主講《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經驗》《關于道德經》《今日看易經》。
2009年,93歲的任繼愈辭世。斯人已逝,但風范長存。
《中華大典》辦、中宣部出版局伍杰說,1988年任老接受《中華大典》總主編的聘任時,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他卻義不容辭,他主編的《哲學典》是最先完成的。21世紀初,國家投資了一些錢,給他一些報酬他不要。后來給他一張補助卡,告訴他可以領取補貼工資,他笑了笑說:“我不要。”將卡退回到辦公室放著,始終沒取過一分錢。
國家圖書館編審曹月堂回憶說,《中華大典》有關儒學部分,出清樣后編者和出版方發生分歧,任老當機立斷:返工重審。出版方急于出版,說最好趕在任老90大壽前出版,任先生毫不客氣地說:“我從來不考慮做壽的事!”幾個人又做了4個月。與任老相交20年,“想到他,就不感到孤獨;想到他,就對自己有要求”。
子夏說君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任老為學為人的特質,如空谷幽蘭,讓人難以忘懷。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張稚丹,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任繼愈的胞弟、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說:家兄認為“儒佛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他用畢生精力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嫁接在一起。“__”前他因質疑日丹諾夫對哲學的定義被稱為修正主義,險劃右派;“__不參與“批儒評法”讓江青光火;“__他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堅持又被當成左的靶子。但他堅信,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反復論證的觀點是正確的,“世間沒有純學術。但有一點可以說,我寫的,完全是我想通了的”。
②任繼愈堅信在未來二三十年中國將迎來有史以來又一輪新的文化高潮。我們這一輩人最應該做的是文獻整理工作,給后人、給文化發展高峰打基礎。(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
《任繼愈大師風范空谷幽蘭》閱讀題目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從“文津講壇”寫起,自然引出本文的傳主----力主開設“文津講壇”的任繼愈先生,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任老的深切緬懷之情。
B.任老積極投身古籍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組織和主持了一系列國家大型文化工程,在保存和傳承中華文化薪火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C.任老開設的“文津講壇”和“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分別針對社會大眾和高級領導干部,他都曾經多次登臺開講,聽眾受益頗多。
D.任繼愈認為儒佛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他用畢生精力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嫁接在一起,曾被人當成批判的靶子。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任繼愈選擇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求學方向,一方面源于他名字中“繼承韓愈”的內涵,更由于抗戰時他隨校南遷的一段人生經歷。
B.曾師從湯用彤、賀麟、熊十力等名家,任繼愈學術研究卓有成就,但他一生最主要的時間精力都致力于保存中華文化的薪火。
C.任繼愈有著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他認為中華文化支撐著中華民族幾千年屹立不倒,他堅信在未來二三十年,中國將迎來有史以來又一輪新的文化高潮。
D.《中華大典》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編寫完成的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規模是《永樂大典》的兩倍,任繼愈不僅擔任總編輯,還兼任《哲學典》和《宗教典》的主編。
E.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子夏對君子的評價,還用“空谷幽蘭”的比喻與題目遙相呼應,使文章結構緊湊,也流露出作者對任老的景仰和追思之情。
6.文章題為“任繼愈:大師風范,空谷幽蘭”,試結合全文探究任繼愈身上體現出哪些可貴的精神品格?(5分)
《任繼愈大師風范空谷幽蘭》閱讀答案
4.C(“他都曾經多次登臺開講”的說法有誤,文中說他在“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上三登講壇,而“文津講壇”只說他曾親自登臺,并沒有說主講過多次。)
5.CE(A“一方面源于他名字中‘繼承韓愈’的內涵”,從文中找不到充分的依據。B“他一生最主要的時間精力都致力于保存中華文化的薪火”不正確,原文是說“他最大的功績,是竭力保存中華文化的薪火”。D“編寫完成”有誤,原文“拿《中華大典》來說,這是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1990年國務院批準,至今尚未完成。”)
6.①愛國報國熱情。抗戰時隨校南遷,他目睹災難并嘆服于這個偉大民族的堅韌,使他“帶著一種沉重的心情來探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他的人生理想和學術方向由此轉變。
②甘為人梯,埋頭文獻整理工作。任繼愈學術研究卓有成效,但他堅信在未來二三十年中國將迎來新一輪文化高潮,因而甘心埋頭文獻整理工作,給后人、給文化發展高峰打基礎。
③不避繁難,親力親為。他組織和主持了一系列國家大型文化工程,從不做掛名主編,有時候擔任總編輯,還兼任分典主編。
④淡泊名利,不計報酬。接受《中華大典》總主編聘任時,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他卻義不容辭。后來國家給他一些報酬他也不要,給他一張補助卡,他也始終沒有取過一分錢。
⑤治學嚴謹,不急功近利。出版方急于趕在任老90大壽前出版《中華大典》有關儒學部分,任老當機立斷,堅持返工重審。
⑥不畏強權,堅持學術觀點。__中不參與“批儒評法”讓江青大為光火;__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堅持又被當成左的靶子。但他堅信,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反復論證的觀點是正確的(答對5點即可,每點1分)
看了“任繼愈大師風范空谷幽蘭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