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大師許悼云閱讀答案
《史學大師許悼云》閱讀材料
許先生說,他選修了那么多似乎和歷史學不相干的學科,“但我是拿歷史當材料看,拿別的學科當工具看,這樣就可以用各種工具處理材料。”
許先生1962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歷史系主任。1970年起擔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史學系及社會系合聘教授,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杜克大學等校的講座教授,著有專著十余種,論文百余篇。近年來,又常在中國大陸講學,被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授予名譽教授。他是海峽兩岸和國際史學界公認的耆宿。聽了他的自述,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師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次見面聊天,許先生就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梢哉f是我研究歷史的“一日師”。我去學校上課之余,經常會去他那里拜訪,聆聽他的教誨。有一次,《明報》編務總裁高信疆聽我說起許綽云在香港,就說和他是很熟的朋友,要我幫他約一起吃飯聊天。參加那次餐聚的除了許先生夫婦外,還有耀基師夫婦和哲學家勞思光。我在他們中間算是小字輩了。很多年過去了,當晚吃了什么佳肴美味早已忘記了,但大師的風采則歷歷在日。
上一次見到許先生已經是十多年前了。我有事去臺北,聽說他也在,就打電話約了時間去看望。言談之中,他知道我跟隨南懷瑾先生在學佛,就說懷師早年在臺灣時,自己曾跟隨殷海光去拜訪過兩次,因他的學問路子和南不合而沒有再去,但殷老師對他則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后來他把這段經歷寫進《許倬云談話錄》里,稱南懷瑾是奇人,有吸引力。前年我和老友、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博山聊天。他說,殷門弟子對這一說法大不以為然。我說,十多年前就聽許先生說過,事后特地向懷師求證。老人家還興致勃勃地同憶當年殷海光光跟他學打坐的情景。這也算為我尊敬的許先生辯誣吧。
(選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17期,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我從9 歲就開始讀古文。研究考古學的,古文基礎一定要好,這比讀近代史的要求要多些。但是有一點,讀近代史不如我們舒服。讀近代史的會被材料淹死。我們清湯寡面,材料并不多,但你要用心思去組織它,在說不出話的地方砸出話來,挑戰性很高。
——專訪歷史學家許悼云:我以學科為界,不以國家為界
②北宋的張載,曾說過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可以說是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期許,同時也是中國知識分子應有的四個方向或維度。
——許悼云:知識分子的四種類型
《史學大師許悼云》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臺灣、大陸,許悼云在史學界的地位和影響都是一樣巨大的,他的《漢代農業》更被列為必讀書目。
B. 許悼云隨和健談,不擺架子,與作者初次見面,就暢談自己的求學和治學經歷,這讓作者很受感動,之后多次拜訪求教。
C. 作者認為大陸出不了大師的根本原因是:沒機會向眾大師求教,一個導師帶多個研究生,課程全由學?;蚶蠋熢O定,學生缺乏自由度。
D. 雖然和南懷瑾大師的治學略有不同,見面機會也不多,但是許悼云還是認為南懷瑾是奇人,很有吸引力,并對他的學問欽佩至極。
E. 許悼云認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既是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期許,也是對中國知識分子提出的要求。
(2)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6分)
(3)許悼云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學術興趣是如何形成的?請結合材料作簡要分析(6分)
(4)文章說:“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師是怎樣練成的。”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許悼云成為大師的原因(8分)
《史學大師許悼云》閱讀答案
(1)E項3分,B項2分,A項1分。(A項不準確,他的《漢代農業》在美國“中國史”專業被列為必讀書目,而不一定是整個史學領域。C項“根本原因”言過其實,作者只是感慨,大陸缺少芝加哥大學講古代史的老教授那樣的教授。D項“并對他的學問欽佩之極”,材料中許倬云對南懷瑾大師學問的評價不多,倒是提及殷海光對南懷瑾佩服的五體投地。)
(2)(6分)①簡單介紹許倬云,讓讀者對傳主有.一個初步認識。②通過對許倬云的評價,肯定傳主在史學界的地位和影響。③交代作者對傳主的傾慕,為后文與傳主的接觸作鋪墊。(每點2分,共6分)
(3)(6分)①少時博覽群書奠定基礎。出生于世代的書香門第,父親藏書豐富,興趣廣泛。許倬云從小雜讀群書,為后來的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學術興趣奠定了基礎;②臺灣大學讀書期間多位大師共同指導。臺大大師云集,有更多機會去接觸不同的思想、學派,讀研究生期間,多人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共同指導,成就了他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學術興趣;③在他芝加哥大學深造期間,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的課程,許倬云選課內容豐富,學術興趣廣泛,成就了他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學術興趣。(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
(4)(8分)①博覽群書,執著刻苦。從小雜讀群書,從求學到研究始終保持勤奮刻苦的精神;②知識淵博,學術興趣廣泛。除了專供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之外,研究領域還涉及社會學、考古學、科技史、臺灣史和中外歷史比較等。他還對現實政治保持著濃厚的興趣;③得遇諸多名師指導。許倬云受校長傅斯年器重,跟李濟學考古,跟李宗侗學古代史,跟董作賓學甲骨文,向嚴耕望、錢穆、沈剛伯等問學。④有創新精神。拿歷史當材料看,拿別的學科當工具,可以用各種工具處理材料。他還能嫻熟地運用現代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治史。⑤ 勤于寫作,筆耕不輟。著作等身,撰寫了大量政論,著有專著十余種,論文百余篇。(答出四點即滿分,意思對即可)
看了“史學大師許悼云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