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石頭上的美麗心花閱讀答案
《開在石頭上的美麗心花》閱讀材料
(5)——什么叫“包漿”?
(6)這是聽眾中發出的一個小心翼翼的詢問。
(7)怎么?你連什么叫包漿都不知道嗎?老師善意地笑著說,然后沉吟道,包漿嘛——哦,包漿就是包漿了!說完,連他自己都被逗得笑起來。
(8)讓我怎么說呢?包漿其實是世間最美麗的一種花朵。我查過《現代漢語詞典》,還真沒有包漿這個詞。我先不作解釋,先給你們舉個例子吧。比如你們家鋪的竹涼席,新買來的時候,上面難免有些毛刺,睡在上面,老不踏實的,因為說不定什么時候,它就可能往你肉里扎進一根牛毛般的細刺;而老家用過幾十個夏天的涼席,光滑舒適,上面還有了一層光亮的東西,那東西就叫包漿。還有,老農民用了多少年的鋤頭,把柄上也會形成一層厚實的包漿。——明白了嗎?大家不妨再想想看,還有什么東西上可能有包漿呢?
(9)石器上。木器上。瓷器上。草編上。織物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說。
(10)老師說,很好,現在你們已經知道什么叫包漿了。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定義:一些器物,由于長年累月地被人使用或者廝守觸摸,其表層形成的一種滑熟可喜、幽光沉靜的蠟質物,這種蠟質物就叫包漿。
(11)老師接著說,包漿承載歲月,見證光陰,鋪滿了包漿的古玉賞心悅目,溫存可人。古人崇尚玉德,又講究用人氣養玉。養玉的過程,稱作“盤”。古人又將盤玉分成了三種,即文盤,武盤,意盤。文盤用手摩挲;武盤用刷子刷,用綢子揉;最有趣的是意盤,顧名思義,意盤就是用意念去盤,你不停地想啊想,想它是個什么樣子,它果然就成了什么樣子……
(12)我們輕輕笑了。
(13)在這“三盤”里面,我不喜歡武盤,帶著一個功利的目的去蹂躪那玉,即便形成了包漿,也一定既不養眼,也不養心。
(14)我也不相信意盤,太荒唐,太玄虛,像氣功大師的意念搬磚一樣不可信。
(15)我喜歡文盤。
(16)我喜歡想像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很神氣地佩了一塊美玉,也好比是,隨身攜了一個精神的引領者。閑來無事,就愛用手去觸摸親近它一番。那指紋認得了那玉,那玉也認得了那指紋。手在一塊通靈的石頭上從容地游移,所有的雜念都被蕩滌得一干二凈,狂躁、嫉恨、猜疑、焦慮、厭倦、憂悒等不良情緒統統被擋在了心域之外。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兒開放,玉的精神和人的精神融為一體,難分彼此。
(17)那個比方真好——包漿其實是世間最美麗的一種花朵。愛玉的人,會情不自禁地用愛撫的方式去領悟玉的美德。盤玩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玉我同化”的過程。玉在我手上,我在玉心里。說到底,包漿其實是愛玉者慨然贈予玉石的一朵手感細膩溫潤的心花。
(18)心思總在一個地方流連,手指總在重復一種舞蹈,石頭怎能不擁有絲綢樣的靈魂?木頭怎能不說出錦繡燦爛的語言?
(19)——我愿意傾心去盤一塊玉,讓包漿成為它驚世的華服;也愿意讓那塊玉來盤我,讓我的愛作別鄙陋與毛糙,開出世間最沉靜、最美麗的花朵。
(選自《散文》2007年第10期)
《開在石頭上的美麗心花》閱讀題目
小題1:試簡要分析文章前三段文字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4分)
小題2:請分析文章第16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小題3:文中所寫“包漿”有哪些特點?試作簡要概括。(6分)
小題4:作者把“包漿”喻為“美麗心花”,試根據文章內容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蘊。(6分)
《開在石頭上的美麗心花》閱讀答案
小題1:從聆聽“懂玉的老師”的娓娓講解寫起,引出自己喜愛“玉”的情感表達;(2分)為下文贊美“包漿”作鋪墊。(2分)
小題2:這一段文字來自作者的想象,描寫了“文盤”的過程;(2分),賦予“玉”人的情感(或答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現了“人”和“玉”在“精神”方面的相融契合。(2分)
小題3:①平凡樸實,不為人知;(詞條在詞典里未被收錄)(2分)承載歲月,見證光陰;(長年累月因被人使用或觸摸而逐漸形成)(2分)與愛玉者的靈魂相通。(傳遞了愛玉者對玉的特別關愛)(2分)
小題4:(1)“包漿”形成的過程也就是“養玉”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的,由此可以想到賞心悅目之景,并非一朝形成,需要經過歷練,這本身就是關于人生的最好譬喻。
(2)由“包漿”而成為“開在石頭上的美麗心花”,不需要帶著功利心的“武盤”,也排斥玄虛荒唐的“意盤”,只有丟開雜念,用心培育,才能實現。可見欲達到人生的美麗境界需要純凈而專注的心靈;
⑶“心花”的開放需要的是人和玉精神的相融。“盤玉”和“讓玉盤”即是“玉我同化”的過程,人只有帶著真誠、平等、謙卑的心態看待他人外物,才能在沉靜中獲得幸福。(每點3分,以上答案僅為參考,其他答案能自圓其說,也可酌情給分。)
看了“開在石頭上的美麗心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