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麥子閱讀答案
《一粒麥子》閱讀材料
④那段時光,看麥,是我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見得那小小的生命之色一日比一日濃,葉片也一天比一天粗壯,漸漸地,還長出了秸稈,包裹在那鮮綠的葉片里,我的心不禁歡喜起來。我心想,這粒麥,它生命之血是源于父親手心的,或許,它那根底泛白的麥殼上還留有父親的手溫,這些綠,或許就是從那溫度里生長出來的。一如今日的我,也是從往日父親的血脈中走出來的。把這粒柔弱的幼麥當做兄弟,每天給它一些糧食、水,一些溫和的態度,讓它真正感受到兄長的關懷,而不是那些城里人的冷漠。我對妻說。
⑤冬日的陽光總是少得可憐,天氣稍微轉好的日子,也只是在中午方才見得厚厚的云層里那一個單薄的太陽影。稀薄的陽光,贏弱地從屋外的院壩上空穿過,然后從窗外的那棵百年梧桐的光禿禿的枝丫間輕輕地掠進了我的陽臺,照著麥。然而沒有多久,我便發覺我似乎和別人一樣,每一日都沉陷在忙碌無為中,靜不下片刻的心緒來。只有在周末的日子,方才抽得出身去看看那陽臺上的麥兒;平日里,總有許多的事要做,總有一些無關的人事要去面對和應付。所以,麥總是孤獨地站在陽臺的花缽里,雖然它綠綠地日漸堅強起來,但畢竟生長在這繁華的都市。
⑥那一年的深冬,雪洋洋灑灑來到了人間,一些雪花像長出了手一般,伸到陽臺里面來了,厚厚地躺在花缽里,蓋得麥兒見不了影。我突然就想起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諺語:今年麥蓋三層被,明年枕著饅頭睡。我倒不是在期冀“枕著饅頭睡”的富足和幸福,我只是在想,這般大的雪,倒是預兆了麥子的一生好命。我到底是可以在來年的春天,看到這一粒沉甸甸的麥子了。那時,我想學著父親,用收獲后的麥秸做成嗩吶哨,用這麥哨,像父親那樣吹一吹我很早就沒有吹了的酒曲。那些往日熟悉的曲子,現在大概是忘記得差不多了的罷。
⑦記得小時候就喜歡吹嗩吶柳笛之類,我偷過父親的嗩吶,還將麥秸用滾水煮軟,然后一小節一小節地剪下,做成麥哨。怕父親發現,便躲到老屋背后那些僻遠而幽深的峽谷里,坐在那綠油油的麥地上使勁地吹。若此種種的“惡跡”,倒是使我越來越像父親了,即便我沒父親這位民間藝人將嗩吶吹得婉轉動聽,吹得人心歡暢,但我到底是沒有丟掉父親的這一門手藝。什么樣的酒事,要吹什么樣的嗩吶;什么樣的時辰,要吹什么樣的曲調,這些我是爛熟于心的。大學畢業后,我分配到城里,那天父親是吹著這嗩吶,將我送到山路的盡頭的。山里人的嗩吶,沒了這小小的麥秸,沒了麥哨,是怎么也不可能吹得出樂調來的。有時我想,沒有父親默默的支持,我不知我的生活會是怎樣……
⑧春天悄悄來臨的時候,這花缽里的麥粒就成熟了。金黃的葉,金黃的秸稈,金黃的穗粒,即便是夜里,也泛著那豐產的喜氣。然而這個時候,面對這沉甸甸的一顆麥,我的眼里總是含著淚水。當我從書柜里取出父親的嗩吶,當我撫摸著嗩吶上的麥哨,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麥哨聲里的村莊,我似若看見了往日的父親。
⑨我想,就讓這顆花缽里的麥兀自流浪在陽臺上吧。如同父親,讓我一個人漂泊在這個異鄉的城市。
(選自作者同題文章,有刪改)
《一粒麥子》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以“一粒麥子”為線索,敘述了麥子在花缽中逐漸成長的過程,集中表達了作者對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麥子的贊美之情。
B.第③段描寫那捆麥哨竟然在風吹雨打后長出了一棵麥芽,那伶仃嬌嫩的模樣觸動了作者,作者從此喜歡并關注起麥芽的成長。
C.第⑤段作者描寫陽光透射在麥子上的情景,運用“稀薄”“羸弱”“輕輕”等詞來突出陽光的稀少,直接表達對幼麥的關愛。
D.第⑦段作者回憶偷學嗩吶以及父親送他上城里工作的情景,寫出了“我”“麥哨”“父親”三者的內在聯系,蘊含父子深情。
E.結尾段與第①段互相照應,語言簡潔但內蘊深刻,城市里的“我”如同花缽中的“麥”,肩負著殷切的期望,孤獨但卻堅強。
小題2:請簡析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我心想,這粒麥,它生命之血是源于父親手心的,或許,它那根底泛白的麥殼上還留有父親的手溫,這些綠,或許就是從那溫度里生長出來的。一如今日的我,是從往日父親的血脈中走出來的。
小題3: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分)
(1)第⑥段,作者引用“今年麥蓋三層被,明年枕著饅頭睡”這句諺語,有何作用?(3分)
(2)第⑧段,為什么“面對這沉甸甸的一顆麥,我的眼里總是含著淚水”?(4分)
小題4:在“一粒麥子”的成長歷程中,哪一點最能引發你對人生的感觸?請結合文章內容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這一點的認識。不少于200字。(10分)
《一粒麥子》閱讀答案
小題1:AC
小題2:(4分)
答案示例1:第④段畫線句,作者運用類比聯想或借物抒情的手法,由物及人,敘寫了自己、麥粒、父親三者生命緊密相連的緣分,表達了對父親和麥粒深摯的感情。
答案示例2:第④段畫線句,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敘寫了自己和麥粒兩者生命緊密相連的緣分,表達了對父親和麥粒深摯的感情。
評分參考①修辭或表現手法。(1分)②結合修辭談其表達作用。(2分)。③體會語句中情感。(1分)。按點給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7分)
⑴(3分)要點:引用諺語,表達自己預見到麥子“一生好命”,將看到麥子成熟的欣喜(1分),為下文寫對父親的回憶、麥子的成熟作鋪墊。(2分)
評分參考按點給分。意思對即可。
⑵(4分)要點:①麥子頑強的生命力使我感動。②麥子的成熟讓我想起自己拼搏歷程的艱辛的感觸。③麥子成熟讓我想起去世的父親的感傷。
評分參考答對其中2個要點,表達清晰,即可得滿分。
示例:①一粒伶仃的麥子居然在繁華都市陽臺上的花缽中扎根、發芽、成長,彰顯了生命力的頑強,這讓作者不由得非常感動,所以一面對沉甸甸的麥子就會忍不住熱淚盈眶;②文中作者借寫麥子的成長來寫自己的拼搏經歷,當作者看到伶仃的麥子終于成熟,忍不住想起自己獨自一人異地拼搏終于成功的艱難與辛酸,自然悲感交集。③沉甸甸的麥子也讓“我”自然聯想起麥子成熟季節偷學嗩吶以及父親背后鼓勵的點點滴滴,如今麥子已經成熟,父親卻已不在,于是忍不住流下傷感的淚水。
小題4:(10分)
示例:麥子孤獨而頑強生長的經歷使我感悟到:要敢于面對生活中的磨難,頑強拼搏,才能獲得成功。一粒麥子孤獨地生長在繁華都市陽臺上的花缽里,扎根、發芽、成長,沐著稀薄的陽光,經受著冷風的侵襲,最終成熟并且充滿了豐產的喜氣。讓人不能不感佩它的勇敢和生命力的頑強。我們也經常有離開父母或老師獨自面對困難的時候:在校住宿,參加夏令營活動,面對一道難題無從下手等等。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勇敢的心和一種堅持下去的堅強意志。我們相信,敢于面對困難并且努力克服困難,就能渡過難關。因為,勝利總是屬于勇敢而頑強的人。
其他立意:對生活艱辛的思考;對柔弱卻堅強的生命的關注;對孩子(人才)的培養等。只要言之成理,與文本有自然聯系,即可。
看了“一粒麥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