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現時代的處世哲學閱讀答案
《我們需要現時代的處世哲學》閱讀材料
由于跨國經濟流通和文化頻繁交流互動,地球村已然不是一個概念,而成為活生生的事實,各個國家和地區密切聯系在一起,誰也不能完全孤立。錢學森稱此為“世界社會形態”,它將逐漸打破地區、國家的界限,日益促進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世界社會”應當成為今日中國人了解和對待事物的新起點。我們倡導的“全球視野”,不僅富有東方文化底蘊,更將天下、世界、社會了然于心,毫無阻礙地克服和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盲動主義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有能力進入整合色彩斑斕的世界文化,引發推動人類文明的新紀元。
全球視野離不開固有文化的精神支撐。人要富有尊嚴而自信,富有尊嚴而包容。所謂東方情懷或東方神韻,即在于此。東方倫理道德與哲學精神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嚴、維護人的尊嚴,將天、地、人并立于世。中國人的精神重建,首先就要復興富有東方情懷的尊嚴,只要這種神韻情懷成為每一個中國人行為方式的現在進行時,中國人的精神重建也就開始上路了。
東方神韻情懷的展現,需要內在心靈的安頓。在現時代,中國人需要喚醒內在的靈商。因為,人類面對的一切危機,歸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機、人性的危機和價值的危機。當代中國精神重建的核心命題,依然是華夏先賢們提出的良心、良知、良能,其原理或道德律就是“善待他者”。“善待”,就是公正、無私、真誠、平等、自主、無差別、無障礙的對待。今日中國人,應當樹立起這樣的信念:善待他者的人格形象、國格形象、文化形象。
如果說“善待他者”還有目的,那么其終極目的就是和合共生。今天,人類的生產、生活、生態已然走向“三大極限”,同時還面臨著三大融合:經濟生活領域里“增長的極限”與全球融合。政治生活領域的“對抗的極限”與天下相安,文化生活領域的“施惡的極限”與全民身心的安頓。因此,人們應認識到保護地球、呵護生命、尊重生態高于一切,認識到和合共生、和衷共濟、和諧共享的價值高于一切。和合共生,真正體現出人類“敬畏生命”的情懷和“他者高于一切”的哲學倫理原則。
實現不同文明與文化的國家、地區和族群的共生,就會共同面對和解決全球性的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外層空間、族群沖突、重大自然災害及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不確定性增加等重大挑戰。和合共生是精神重建和文化再造的時代主題。
(選自《中國教育報》201O年/4月/7日有刪改)
《我們需要現時代的處世哲學》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處世哲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一個國家、一個國民的處世哲學,是具有國際感染力的理論觀念體現在國家行為、國民行為上而表現出來的人格形象、國格形象。
B.崛起的中國現時代需要的處世哲學,就是形成一種怎樣的文化形象。只有做到“超越與整合”,才能真正形成一種大國公民乃至世界公民的文化形象。
C.復興崛起的中國處世哲學,需要我們擁有全球視野、東方情懷、善待他者與和合共生來復興中國人新文化形象。
D.崛起的中國現時代需要的處世哲學,不僅富有東方文化的底蘊,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文化覆蓋性,體現了人類的普遍旨趣與價值。
小題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我們倡導的“全球視野”是要將“世界社會”作為今日中國人了解和對待新事物的起點,將整個世界了然于胸,克服和超越狹隘民族主義和盲動主義心態。
B.東方情懷是指人要富有尊嚴而自信,富有尊嚴而包容。它是今日中國人精神重建的核心命題,直接關乎中國人精神重建的成功與否。
C.由于面對的一切危機,歸根到底是文化、人性和價值的危機,因此,今日中國人需喚醒內在的靈商,以“善待他者”為道德之律來樹立人格、國格、文化形象。
D.如果說“善待他人”還有目的,那么,“和合共生”是“善待他者”的終極目的,它真正體現出人類“敬畏生命”的情懷和他者高于一切的哲學倫理原則。
小題3: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浩瀚文明的國家,復興,不是指以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來求得整體經濟的強大,而是指中國人文化形象的復興,是崛起的中國的處世哲學的復興。
B.在作者看來,中國人的精神重建,首先就要復興富有東方情懷的尊嚴。今日中國人只有把這種情懷或神韻踐行在當下的行為方式上才能真正重建起中國人的精神。
C.今天人類即將面臨著生產、生活、生態“三大極限”和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領域“三大融合”,因此,人們應認識到保護地球、呵護生命、尊重生態高于一切,認識到和合共生、和衷共濟、和諧共享的價值高于一切。
D.和合共生是精神重建和文化再造的時代主題,因為實現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族群的共生,就會共同面對諸如氣候變化、能源安全、族群沖突、自然災害、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大挑戰。
《我們需要現時代的處世哲學》閱讀答案
小題1:B
小題2:B
小題3:D
看了“我們需要現時代的處世哲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