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哪有風光美閱讀答案
《田園哪有風光美》閱讀材料
(1)一次聚會上,唯一來自農村的我突然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一大群我深深仰望的城里人紛紛問我,農村的空氣有多新鮮,農村的天空有多湛藍,農村的野菜有多淳香,甚至有人想去租種一片土地……他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神情明明白白寫在了臉上。
(2)一心向往都市生活的我被一群生活在都市的人向往著,(我仿佛是從桃花源走出的那個漁人。)
(3)而我這人偏偏心笨嘴拙,直來直去實打實一句:你們有誰愿意去農村住一輩子?像是給本已熊熊燃燒的火焰潑了一盆冷水,眾人面面相覷,最終長吁短嘆,短暫的小憩尚可,長期的居住不行。
(4)對田園生活的傾心,不過是對令人身心疲憊的都市生活的一種厭倦和回避的自然流露,而絕不是否定與放棄!正如農村的新鮮空氣、湛藍天空和淳香野菜是植根于落后貧窮和苦難的土壤,都市里的緊張浮躁和喧囂的背后鏈接的是便利繁華和舒適,忙碌和辛苦是享受和揮霍的成本也是代價,追名逐利是過程也是結果,他們當然不會為了一片藍天幾縷白云小橋流水斜風細雨一時沖動而拒絕榮華富貴和車水馬龍。
(5)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能把這些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帶到城里去,他們絕不會俯首屈身長途顛簸到鄉下來,哪怕只是片刻的停留,這種判斷遠遠不似在魚和熊掌之間進行的選擇那樣艱難。這簡直是一定的,因此我也暗自慶幸,這些東西不會被都市掠奪走,真是我們農村的一大幸事。古時有個笑話,媒婆為一家女兒尋找婆家,一個小伙子貌美而家貧,另一個則是家富而面丑,這家小姐羞羞答答地說,那就白天去富家吃飯,晚上在窮家睡覺吧。
(6)都市人何嘗不是如此,一方面擁有現代化的各種先進設施,窮奢極欲,一方面心里卻又夢想占有農村的恬淡和寧靜。兩者都是所欲,于是陷入又一輪的不能兼得的遺憾和迷茫,徒增煩惱。
(7)原來,貌似放松身心的優雅活動的深處,隱藏著的竟是都市人的貪婪,所謂縱情自然愉悅山水,也不過是做一次心情的獎賞和刷新,為進入下一輪爭名奪利的熙熙攘攘所做的刻意調整和精心準備。
(8)在大自然的青山秀水面前,你突然感到的美不勝收心馳神往,其實這是一種心境,為環境所轉換的最原始最本能的審美體驗,山水云煙花草樹木,不過是激活你內心美感的那只鼠標輕輕的點擊,是喚起你內心情趣的那聲悄悄的暗示。是先有你放松的心才有的山水的美麗,而非是因為山水的美麗才有你心靈的放松。真正美麗的是你的心靈,而非山山水水本身。明代有一位文化大師王陽明說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設若在此時此地,你接到上司下達任務的電話,或是收到下屬匯報工作的請示,這些公務的紛爭一旦侵入你的心里,山水便非山水,風光亦無風光了。
(9)田園哪有風光美?美其實就在你的心里。
(10)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期間,寫過一則小品《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12)只要有一顆坡老般的“閑”心,則夜夜有月明,處處有松柏!又何須苦苦尋覓到農村到田園到山山到水水?
(出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5期,個別地方略有改動)
《田園哪有風光美》閱讀題目
小題1:在第(2)段畫橫線的句子中,作者自比從桃花源走出的漁人,結合上下文來看,他們有哪些相似之處?(4分)
小題2:為什么城里人向往田園生活卻不能舍棄城市生活?(6分)
小題3:第(8)段中畫橫線的句了應當如何理解?(6分)
小題4:文章最后引用蘇軾《記承天寺夜游》有何作用?(6分)
《田園哪有風光美》閱讀答案
小題:(1)兩人都從神奇美好的境界走出,兩人都是人們羨慕的對象。
(2)兩人都了解神奇美好世界的情況,都給人們帶來了美好世界的信息。
(3)漁人從安樂幸福的桃花源走出,作者則從恬淡寧靜的農村走出,兩人都是從理想世界進入到現實世界。
(共4分。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即給滿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2)對田園生活的傾心,不過是對令人身心疲憊的都市生活的一種厭倦和回避,而不是對都市生活的否定與放棄。(客觀)
(2)農村雖然風光宜人但貧窮落后,城市雖然擁擠喧囂卻繁華舒適,城市的誘惑讓人難以拒絕。(客觀)
(3)他們欲望太多,貪得無厭,只想得到,不想失去,所以患得患失,無法舍棄城市生活。(主觀)(共6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只有放松心靈,才能感受到山水的美。
(2)沒有名利紛爭,山水才能觸動你的心靈,喚起你的審美體驗。
(共6分。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4)以東坡夜游的獨特感受來證明“美自心生”的觀點。
以東坡的閑適情趣與城里人的心浮氣躁作對比,強調有“閑”心才能發現處處風光。(6分。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
看了“田園哪有風光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