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最后的日子閱讀答案
《林語堂最后的日子》閱讀材料
在一旁的林太乙被店員的無禮態度所激怒。她想對那無知的店員說:饒了他吧,小姐,你要讀過他的書,知道他多么熱愛生命,方才會知道他為什么在掉眼淚。讓他抓起一個個裝飾品,對著這些東西流淚吧!圣誕節過后,林語堂的體力愈加衰弱,已經無法用自己的雙腳行動,不得不坐上輪椅。后來,他連睡袍上的腰帶也不會打結了。女兒們就教他怎么打結,而他像幼童一樣耐心地學。
有時,半夜,他從床上掉到地下,衰弱得爬不起來,就靜靜地躺在地上,等到天亮。
小女兒看見老父在地上睡了一夜,心痛地說:“爸,你怎么不喊我?”林語堂安祥地回答:“你白天要工作,我不想吵醒你。”
女兒聽了把眼淚咽進肚子里。
十多年前,兩個外孫在美國紐約103街居住時,林語堂也住在紐約,他常常開著汽車把外孫接到自己家里,他忘記了年齡的距離,和外孫們做著各種幼童所喜愛的游戲,他把自己和兩個外孫稱為“我們三個小孩”,在玩耍各種游戲時,林語堂和兩個外孫自稱一黨,而把廖女士稱為“大人”,是另外一黨。他還認真地把自己幼年時的相片和兩個外孫的相片拼在一起,印曬出一張人工制造的“我們三個小孩”的相片。“三個小孩”還常常故意嬉弄“大人”,當廖女士出去買菜時,“三個小孩”把他們的三雙鞋放在飯桌上,而三個人都躲進藏衣室。當廖女士回來只見飯桌上的鞋子,而不見人影,驚訝地喊:“這是怎么回事?”沒有回答。“三個小孩”在藏衣室里得意地咯咯笑。廖女士又問,仍沒有回答。
最后,“三個小孩”忍不住了,突然從藏衣室里破門而出,撲到廖翠鳳身上,兩外孫高興地大叫大笑。林語堂也像小外孫一樣高興地大叫大笑。
……他痛苦地品嘗著今昔的對比。當年和外孫們游戲時,他生龍活虎,活蹦亂跳,而此刻,他喪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真像小孩一樣,坐在輪椅上被人推來推去。他已經無法與心愛的外孫們做“我們三個小孩”的游戲了,他已經與心愛的煙斗訣別了,而這煙斗曾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往昔的成敗榮辱,像電影似的不斷地出現在他的信息銀屏上。他清醒地等待著那最后一刻的來臨。——他是痛苦的。因為他熱愛這世界,他不愿離開自己所愛的人和所愛的生活。但除了對生命的留戀和對死亡的恐懼之外,林語堂還有他自己的生死觀。他說:我覺得自己很福氣,能活到這一把歲數。和我同一代的許多杰出人物都已作古……生命,這個寶貴的生命太美了,我們恨,不得長生不老。但是冷靜地說,我們的生命就像風中的殘燭,隨時可以熄滅。生死造成平等,貧富貴賤都沒有差別。正如林語堂自己所意識到的那樣,宇宙的法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1976年3月22日,林語堂胃出血被送迸醫院,26日,突然又轉為肺炎,心臟病突發。老人和死神作最后的搏斗。
心臟一連八次停搏后,又起跳,直到第九次停搏后,才永遠停止了跳動。那是1976年3月26日晚上10時10分。
他赤裸裸地平臥著,身上只蓋著一條被單。他是赤裸裸地出世的,現在又赤裸裸地告別世界了。
4月1日上午,在陰霾的山色和蕭瑟的雨聲中舉行了林語堂安葬式,他的遺體安葬在陽明山的家園里,面對他所深愛的重巒疊翠。
他是以一種不憂不懼的恬淡心情離開人世的。他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讓我和草木為友,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節選自《林語堂傳》)
《林語堂最后的日子》閱讀題目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文章開始用圣誕節的喜慶氣氛來烘托林語堂的“泣不成聲”,表現了林語堂對生命的熱愛。
B.文章寫店員小姐不認識林語堂,還誤以為林語堂神經不正常,表達了作者對店員小姐不禮貌態度的批評。
C.文章用了兩個“高興地大叫大笑”寫“三個孩子的游戲”,主要表現林語堂的天真活潑和對天倫之樂的渴望。
D.文章用“心臟一連八次停搏后,又起跳,直到第九次停搏后”的描寫,有力地刻畫了林語堂與死神的搏斗。
E.文章最后用“陰霾的山色和蕭瑟的雨聲”烘托了林語堂去世的氛圍,表達對這一文學家的哀思。
2.“讓我和草木為友,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一句話,表現出林語堂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插入了十年前“三個小孩子”的故事,在內容與結構上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說“林語堂還有他自己的生死觀”,那么,林語堂有怎樣的“生死觀”?請你就其中某一觀點或某幾個觀點作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語堂最后的日子》閱讀答案
1.BC
2.林語堂是一個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人。
3.①在內容上,“三個小孩子”的故事寫出了林語堂生活的快樂、精神的樂觀、身體的強壯、對生命的熱愛。②在結構上,文章由現實轉入回憶,由回憶轉入現實,結構嚴謹;與林語堂現在身體的衰弱形成對比,為后文作者的評論作鋪墊(作張本)。(意思相近即可)
4.第一問:①生命是寶貴而美麗的;②生命是短暫的,隨時都有可能逝去;③生死制造平等,沒有貧富貴賤差別。第二問:本題是開放式探究題,可以就某一觀點,也可以就其中幾個觀點合并探究。如生命是寶貴而美麗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意義的社會事業建設中。又如,生死制造平等,人的出生是赤裸裸地來,人的死亡也是赤裸裸地去,因此,我們要注重生的過程,創造生的輝煌。(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林語堂最后的日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