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告別閱讀練習及答案
《不可能告別》閱讀材料
因為,法治并非某個文件或書本上的那些讓一些人熱血上頭、讓另一些人昏昏欲睡的詞語,而是現(xiàn)代生活少不了的大大小小的規(guī)矩。規(guī)矩不一定起眼,有時還讓人鬧心,卻大致能給人們一個穩(wěn)定的期待。而你即將踏入的社會,就是我們參與創(chuàng)造的這樣一個制度網(wǎng)絡(luò)。她對你會有全新的穩(wěn)定的期待,你要從更多地接受他人的關(guān)愛和寬容轉(zhuǎn)向更多地關(guān)愛和寬容他人,甚至僅僅因為你是北大法學院畢業(yè)的,她對你的要求更高、更苛刻。不錯,我說過“發(fā)現(xiàn)你的熱愛”,那是在新生入學之際,是就大學學習而言的;對于畢業(yè)生,我的告誡從來都是“責任高于熱愛”。記住,承擔責任,有時不是因為你喜歡。這是對成人的要求,理解并做到了這一點就算大人了。這或許是畢業(yè)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意義。與此相關(guān)的則是要守住自己。去年我已說過,大學教育天生有缺陷,還無法彌補。今年再加兩句吧:學校會增加你的知識,但知識不等于德行,它提升不了你的德行,它也增強不了你的判斷力和意志。別以為學了多年法律,有了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嘴邊掛著正義,就真以為自己正義了或是比別人更正義。這是一些腦子不清楚或是腦子太清楚的法律人編出來的,忽悠別人,捎帶著推銷自己,但弄不好也會把自己給忽悠了。想一想,難道學經(jīng)濟的,天天念叨亞當·斯密或成本收益,就個個億萬富翁了?好像比爾·蓋茨、斯蒂夫·喬布斯都不是學經(jīng)濟的,還都輟學了。“知識越多越反動”當然不對,但也別以為念過幾本書,知道幾個詞,還會說“我很happy”,人就聰明或高尚起來了。這些年來,我們就生生看著一些法律人倒掉了,學位、地位甚至學問都不低;最近,還包括我們一位1986年畢業(yè)在商務部工作的校友。我不怕丟人,也不怕這一刻令各位掃興,提及這位校友,是因為,對承擔更多更大社會責任的精英來說,對你們來說,這是個真問題,很現(xiàn)實,也很要緊。
人們常說今天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時代,是社會轉(zhuǎn)型、社會道德共識重建的時代。但換個說法,今天是一個誘惑很多、外在規(guī)范特別是制約不夠的年代。這挑戰(zhàn)法治,更挑戰(zhàn)一個人的德行、操守和判斷力。如果沒有或不足,或是有僥幸心理,你就把握不了自己,容易忘乎所以,隨波逐流,一不小心也可能混跡于成功人士。但記住魯迅先生的話,大意是:如果你真能折騰,真會忽悠,也會小有斬獲;但要想憑此成大事,自古以來,門兒都沒有。
當外在規(guī)范和制約不足時,我們心里就更需要有點榮辱感,也就是當獨自面對自己或永恒時,你心頭會突然掠過的那一絲莫名的驕傲、自豪和優(yōu)越感。你就會更看重做事、努力做成事,而不是太計較所謂公正回報,也不那么關(guān)心或總是關(guān)心別人對你的看法。人生有許多事不值得較真,但有些事必須較真,要對得起自己。如果覺得不該做的,無論是折騰人還是倒騰事,就是不做;該做的,那么,“雖千萬人,吾往矣”,愛誰誰!但這不是知識問題,就算是,北大也給不了你。得你自己學習,在一次次艱難有時甚至是痛苦的選擇和行動之后。它拒絕機會主義,需要德行,對自己真誠,有時還要有點血性。聽起來像是說教和勸善,其實不是。我55歲了,有點天真,卻不只有天真;我也毫不掩飾自己相信后果主義和實用主義。我是認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可能窮達淡定,寵辱不驚,守著自己的那點事業(yè),守著自己的那份安寧,哪怕在世俗眼光中他或她既不富有也不成功,甚至很失敗;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一個雖不完美卻還是值得好好活著并為之努力的社會,而許多人也會因此多了一個好好活著的理由。
難道我們不就是為此才走進北大的嗎?盡管,許多同學就要告別這個校園了,我也將告別院長的職責。我們都如流水,我們都是過客。但我們不可能告別北大。北大并不只是一所大學的名字,不只是東經(jīng)116.30°北緯39.99°交會處的那灣清水、那方地界,不只是所謂北大象征——“一塔湖圖”或墻上銘刻的北訓。你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北大,包括農(nóng)園的油餅,二教的自習,一幫子半夜爬起來光著膀子看世界杯的偽球迷,或是那枚從沒別上你胸前、已經(jīng)找不到了卻永遠別在你心頭的校徽……北犬也是近代以來許多中國人的一個夢。因為北大,我們懂得了責任,并且有能力擔當。
這個夏日,北大見證了一批過客,他們要到一個叫做“前方”的地方去!(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注】朱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
《不可能告別》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膬身検? )
A.“對于畢業(yè)生,我的告誡從來都是‘責任高于熱愛’”,作者的話體現(xiàn)了他對責任的重視,這必將為這些即將離校的學生注入一股強大的責任感。
B.作者認為知識不等于德行,知識也提升不了人的德行,要想提升一個人的德行,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磨煉。
C.作者提到1986年畢業(yè)的在商務部工作的校友,意在強調(diào)畢業(yè)生要提升自己的德行,增強自身的判斷力和意志。
D.作者在文中運用第二人稱“你”,這樣寫有利于拉近與畢業(yè)生之間的距離,能夠更好地引起他們的共鳴。
E.這是一篇充滿激情與人情味的歡送辭,既寫出了對畢業(yè)生的殷切期望,又寫出了作者對自己卸任的感慨,“過客”一詞,同樣寫出了他對北大的依戀。
(2)本文是北大法學院院長在法學院2010屆畢業(yè)生歡送會上的致辭,卻以“不可能的告別”為題,說說演講者認為在告別校園時哪些是不可能告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像比爾·蓋茨、斯蒂夫·喬布斯都不是學經(jīng)濟的,還都輟學了。”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今天這個誘惑很多、外在規(guī)范特別是制約不夠的年代里,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承擔社會責任?請結(jié)合文本作簡要闡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能告別》閱讀題答案
(1)BE
(2)①屬于自己的曾經(jīng)的北大生活。②近代中國人的一個夢。③應該承擔的責任。
(3)舉例證明了學習經(jīng)濟學和個人收益沒有必然聯(lián)系。類比論證了學習法律不等于能遵守法律(或者“學了法律,嘴邊掛著正義,不等于自己正義了或比別人更正義”)的道理。說服力強,告誡畢業(yè)生要提升自己的德行,增強判斷力和意志。(意對即可)
(4)在這樣的年代里承擔責任就是要守住自己。①品德方面:提升自己的德行,增強判斷力和意志;要有堅守正義的榮辱感,有做人做事的尺度。②行動方面:不隨波逐流,能拒絕誘惑,自我約束;看重做事,做該做的事;對自己真誠,要有點血性,窮達淡定,寵辱不驚。(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不可能告別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