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張學良閱讀練習及答案
《少帥張學良》閱讀材料
張學良躋身軍閥行列,舉足輕重,照說他會離人民越來越遠,發展下去,甚至也會像其父那樣,成為割據一方的大軍閥的。然而歷史的辯證法,往往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他非但沒有被“溶”過去,反而走向了它的反面。早在1921年的赴日本觀秋操中,他就表現了強烈的御侮自強的精神。那時,面對日本人的傲慢無理的挑釁行徑,張學良義正詞嚴地正告對方:勝敗乃兵家常事,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甲午之戰時之中國了,并明確表示:“你們日本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也能做到,你們日本人不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也能做到,請君等拭目以待。”話雖如此,他仍不能不為中國的前途擔憂,并常為此向父親涕泣陳詞,力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他曾沉痛地說過:“余自十九歲參加內戰,不論勝敗如何,無不感到痛苦,因所到之處,都看到民眾所受戰爭之苦,將士死于無意義之斗爭,若為維護國權而犧牲,則何等光榮。”
在他寫給在日本留學的胞弟張學銘的信中更慨然袒露心跡說:“我們要為中華民族造福,不是為個人謀榮華富貴也。”還說:“一念同是同種,互相慘殺,心中又怏怏焉,如有對外征戰,則兄馬革裹尸,死無恨也。”所以他表示自己“不爭權奪利”,“絕不愿成為軍閥”。1925年5月在上海發生的“五卅”慘案,使張學良深為痛惜,當即以自己工薪二千元相捐助,撫恤滬上此次死傷的學生,在致全國學生會電文中說:“痛我莘莘學子,竟被摧殘;莽莽神州,人道何在;積弱之國,現象如斯;凡我國人,宜知奮勉。”并親率奉軍教導隊5000人奔赴上海,保護居民,維持秩序,慰問傷員。他鄭重表示:“至帶兵一層,因在津聞悉滬案發生后,外人尚紛紛征調海軍陸戰隊登岸,保護治安,既在我國領土,鄙人亦不得不帶兵來滬,保護華人生命財產。”在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面前,表現了一個愛國將領的英雄氣概和可貴的民族氣節。
張學良雖然少年得志,卻并不自傲,而是待人誠懇,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在東北講武堂學習時,郭松齡當過他的教官,每次郭松齡旅長到‘總辦’來,張學良總是親切地稱呼他郭老師,問長問短,虛心請教,并且一塊前往北大營視察部隊。張學良還經常到工廠車間參觀,主動和工人們打招呼,了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有時同飛行員掰腕子,談笑風生。”所以他的部下都喜歡同他接近。皇姑屯事件后,他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成為東北軍的主帥,仍保持這種平等待人,關心、愛護部下的作風。
張學良為人正直,性情豪爽,有正義感,也很精明。他不僅處處關心,體貼部下,也非常愛惜人才,任人唯賢。對部下一貫開誠相見,用而不疑,放心信任,而不管你是從哪里來的。他不搞拉幫結伙、勾心斗角,疑神疑鬼、小肚雞腸那一套,而是虛心納諫,廣開言路,比較講究民主。所以在那時,他確也團結了一批政治、軍事人才和有識之士。盧廣績談到,有一次張學良曾感慨地對他說:“‘中國之所以落后,屢遭外國侵略,不重視知識和人才,是重要的一個方面。’還說‘前些天在武漢抓到一個共產黨員叫潘冬舟,這個人通六國語言,很有才華。這樣的人,中國還極少。如果用其所長,一定能為國家做出很大的貢獻。可是,就因為他是共產黨員,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就非殺不可,甚至連我出面保了幾次,都遭到(蔣介石)拒絕,最后還是被殺害了。’言下不勝惋惜。”
時光如水,往事歷歷,從那時至今,轉瞬間已過了半個多世紀。想張愛國獲罪,長期幽囚,無比痛惜。但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一切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事,總是不得人心的,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推動歷史前進的人,才特別使人懷念。
《少帥張學良》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張學良因為是張作霖長子的緣故,很快就被晉升為,成為獨擋一面的第三軍團軍團長。
B.“五卅”慘案后,張學良表達了對民眾極大的同情,不僅捐助了自己的薪水,而且還親自帶領奉軍教導隊進入上海,抵御外軍。
C.張學良重視知識和人才,曾經幾次出面保釋精通六國語言的共產黨員潘冬舟,最終未能將他救下,這令他感到非常憤怒。
D.張學良雖然年少得志,但為人非常謙和,關愛下屬,不擺官架子。皇姑屯事件后,他成為東北軍的主帥,仍保持這種作風。
E.這篇文章客觀公允地對張學良進行了敘述和評價,同時字里行間也流露出對少帥的欽佩與贊美之情。
(2)簡要分析第二段兩處引述張學良講話有哪些作用。(6分)
(3)張學良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請簡要概括 。(6分)
(4)文章結尾說:“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推動歷史前進的人,才特別使人懷念。”結合張學良的生平事例和社會現實,談談你的看法。(8分)
《少帥張學良》閱讀題答案
(1)DE
解析:答E給3分,答D給2分,答A給1分;答B、C不給分。
A項,除了和張作霖的關系之外,戰功卓著也是重要原因。B項, 文章并沒有說張學良抵御外軍。C項,原文是“惋惜”,而不是“憤怒”。
(2)①第一處表現,張學良強烈的御侮自強的精神。②第二處表現了張學良對內戰的厭惡,對百姓的同情,以及渴望為維護國權而犧牲的民族氣節。③兩處引言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表明了張學良從一個軍閥成為一個愛國者的原因。
(3)①張學良公忠體國,銳意進取,有著奮發圖強的精神,戰功卓著,自立自強。②張學良有著強烈的御侮自強的精神和可貴的民族氣節,對日態度強硬。③張學良待人誠懇,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對待部下很親切。④張學良為人正直,性情豪爽,有正義感,惜才愛才出手幫助共產黨人。[來源:學科網]
(4)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推動歷史前進的人,才特別使人懷念。那些逆歷史發展、抗時代潮流的人,終將被人遺忘,或成千古罪人。(2分)張學良的一系列行為,都是進步的,不論是對于歷史、家國,還是民族,都是令人敬佩的,他會被人民永遠銘記。(2分)①面對成為一方軍閥的機遇,他以大局為重,維護祖國統一。②面對日本強敵,他義正詞嚴,盡顯民族氣節。③面對內戰,他同情民眾將士,反對國人自相殘殺。④在西安之變中,他不顧個人利益,扭轉乾坤,促成國共合作。社會現實可以從國家統一、時代進步方面著手。
看了“少帥張學良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