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論修辭》閱讀答案
《論修辭》陳望道
二
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義,不應是僅僅語辭的修飾,更不應是離開情意的修飾。即使偶然形成華巧,也當是這樣適當的結果。……凡是切實的自然的修辭,必定是直接或間接的社會生活的表現,為達成生活需要所必需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辭,必定能夠適合內容復雜的題旨、內容復雜的情境,極盡語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覺得無可移易,至少寫說者自己以為無可移易。
三
關于消極修辭和積極修飾,我們古人早已注意到,只是沒有起這個名稱罷了。古代有清真和墨卷兩派。墨卷派講究運用華麗的詞藻,也稱華麗派。清真派大半講究文章清通,也就是提倡消極修辭。我把消極修辭看得很重,稱之為修辭的基礎,教學生時也鼓勵他們注意這一方面。不學習清通的方法,也很難運用好華麗的技巧。講華麗不是故作新奇,而是文章的氣韻所至,自然而然到來的“神來之筆”。辭格不能硬用,要適合題旨情境。要在某一題旨的情境下,覺得非用這一辭格不可的才用。一些年來,談辭格的人往往只講辭格,沒有為學修辭的設想。其實在平時的語言運用中,還是消極修飾所占的比例大。講修辭,首先要去掉“不通”。
《論修辭》習題
1.對于修辭和修辭教學,作者反對的是什么?請歸納為三點。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說一切辭格都可以有流弊而非必不可免?請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作者的分析,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為什么消極修辭更重要?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語言運用的兩個例子(加粗字),根據文中的觀點簡要分析其修辭特點。
①電影《林則徐》中寫林則徐召見外商,申明中國政府的禁令,說:“如有違令,船貨交公,人即正法。”
?、凇栋正傳》中阿Q痛恨假洋鬼子不準他造反,要告他一狀,說:“……看你進縣里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論修辭》答案
1.①不明白原理的死套,②脫離情境題旨的修辭,③只講辭格,不重視消極修辭
2.任何辭格都可以死套,但如果明白了原理,靈活運用,就可以避免流弊。
3.相同點兩者均為修辭,都是使語言的運用適應內容(題旨情境)的要求;不同點是消極修辭著眼于通順(清通),積極修辭著眼于形象、生動(華麗)。
4.①這是一個極其嚴肅的場合,林則徐是以清朝大員的身份宣布政令,所以用“正法”。
?、诎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阿Q精神”又使他有幾分得意,所以有“殺頭”,而且加上“嚓!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