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靈魂回家》閱讀答案
《背靈魂回家》曾曉文
②從多倫多出發,經過十三個多小時的航程,再搭乘兩個小時的長途汽車,終于抵達中原的一座小城。我已疲憊不堪,更不堪的是對別樣重逢的期待。我走進家門,迎面撞見照片上風華正茂的父親:濃黑的發是青春見證,鼻梁挺直正如他的個性,而他的眼神穿越歲月的霧霾風塵,明亮坦誠。照片下是他留給我的全部遺產:大約三千冊書。它們立在質地不同的書架上,卻擁有同樣靜默等候的姿態。
③上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多以前,父親在嘗試了多種療法后,仍勇士般地與肺癌對峙。誰料不到兩個月,他竟在死神面前折戟沉沙。父親的照片是黑白的,攝于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他正在讀大學中文系,文采出眾,擔任學生刊物的副主編。他發表過一些短篇小說,甚至榮獲省級文學獎。他畢業后自愿到東北邊疆小城教中學語文。他在業余時間把《艾子雜說》等多篇文言文譯成現代文,并寄給了史學家吳晗先生,得到了贊賞和推薦。__伊始,吳晗先生慘遭迫害,父親因與他的書信往來被定成“黑幫分子”。他的新鮮出爐的小說集被送回印刷廠打成紙漿,同時被打碎的,還有他的文學夢。我出生那天,他正被關在“牛棚”里“反省罪行”。他請看守帶一張紙條給我的母親,上面寫著給我取的名字。曉文,通曉文學,他是以我的名字寄托文學夢想啊。
④我慢慢地撫觸一排排的書籍,書脊上似乎還有父親的溫熱。上世紀六十年代,父親被發配到東北偏遠的小山村勞改,7年后才回城,仍被剝奪教書的權利,只能在學校的工廠里打雜。1976年夏天,他因涉嫌“右傾翻案風”蒙冤入獄。在他坐牢的那段日子里,我被鄰居唾棄,被同學欺侮,一個人躲在小屋里讀他的藏書,以文學的燭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
⑤我決定從父親的藏書中精選出幾箱,海運到加拿大。
⑥翻開每一本書,都有數不清的倉頡創造的精靈跳躍出來,使世界霎時變得不同尋常。在2005年回國時,我帶走了《二十四史》的前20本,這一次把后面的46本裝進了紙箱,從此至少擁有了歷史的完整。我找到了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他知道這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之一,居然一口氣買下了三個譯本。我看到了自己寫的幾本書。父親在我出版第一部小說之后,興奮地買下一百本,送給他的老學友們,似乎向他們宣告,我承繼了他對文學的拜謁和對文字的熱愛,他的文學夢如鳳凰涅磐,死而復生。我慢慢地取下兩部裝幀樸素的高考文言文輔導書,那是父親編著的。幾年前,當他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癥,不顧親人的反對,抓緊分分秒秒寫書。他執教將近半個世紀,決意把中學語文教學經驗留給后人。他不會用電腦打字,只能用手寫。在初稿寫就后,反復校對了五遍。我難以想象他在接受化療、理療期間是怎樣堅持工作的。這兩本書總共不過600多頁,但蓄滿意志的力量,在我手上重若千鈞,使我從此在寫作中再不敢輕言放棄。
⑦我的目光被普希金詩歌集吸引了。翻開封面,就如開啟歲月的銀屏,再次置身于熟悉的場景。多年前父親站在四壁皆空的小屋中,慷慨激昂地背誦《紀念碑》:
⑧“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在人們走向那兒的路徑上,青草不再生長/它抬起那顆不肯屈服的頭顱/高聳在亞歷山大的紀念石柱之上/不,我不會完全死亡/我的靈魂在遺留下的詩歌當中/將比我的灰燼活得更久長,和逃避了腐朽滅亡/我將永遠光榮不朽……”
⑨父親沒有成為詩人、作家,但他得到了眾多親友和學生的愛戴,而我朝朝暮暮用回憶的筆,在無形中寫下他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篇章,如今他的傳記在我的世界里鋪天蓋地。在我們的心中,聳立著一座專屬于他的“紀念碑”。
⑩幾個月后,父親的書被運到了我在多倫多的家里,我無法立即整理。我面對一片純個人的精神空白,只好在書桌旁坐下來寫作。
?我請人定制了櫟木的書架,還裝了燈,終于把父親的書一一整齊地擺了上去,鄭重得如主持一場宗教儀式。我與父親陰陽兩隔,但我在很多本書上發現了他的注解、指紋。在傳說中,巫師背逝者的靈魂回家,與生者交流。這些書是成群結隊的“巫師”,牽引我與父親展開不倦的靈魂對話,于是在喧囂的塵世,我擁有了一小片安寧的凈土。
?我身居非中文環境的異國,在業余時間用一支不懈的筆,劃一方精神清潭,靈根自植,使深情的蘭花在水中四季綻放。也許我和千百位海外寫作者一起,背載中華文化遺產,永遠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以文字“喚醒人們的善良的感情”。
(選自2015年2月《散文》(海外版),有刪改)
注:曾曉文,加拿大華裔女作家。
《背靈魂回家》習題
(1)下列對散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 文章以書籍為線索,不但串聯了我和父親熱愛文學的故事,而且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
B. 文章記敘了作者搬運書籍回自己多倫多家中的過程,其間穿插了父親的一些往事,目的在于交待運書的原因。
C. 文章第⑩段說“幾個月后,父親的書被運到了我在多倫多的家里,我無法立即整理”,是因為我仍然無法擺脫父親去世后的悲痛,無心進行整理。
D. 文章結尾作者說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意在鼓勵各國華文作家承擔起傳播光明和溫暖的文學責任,一起努力,潛心寫作,創作出經典的時代作品。
E. 本文筆調奔放,以他鄉人的身份,將回望原鄉的姿態,凝成執著而堅定的信念,感情真摯濃烈。
(2) 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說“回家的路,總是漫長”?(6分)
(3)文章第⑦⑧段回憶父親多年前站在小屋中背誦《紀念碑》的場景,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散文標題“背靈魂回家”內涵豐富,請結合全文內容探究分析。(8分)
《背靈魂回家》參考答案
(1)(5分,選D給3分,選B給2分,選A給1分,選CE不給分)(A、以書籍和感情為線索,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薪火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的堅定信念。C、“無心進行整理”錯,是想以寫作來告慰父親。E、應為“筆調清淡”,“感情真摯,平靜憂傷”。)
(2)(6分)①作者從多倫多出發,經過十三個多小時的航程,再搭乘兩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才回到在中國的家,路途很遙遠。②父親沒能實現文學夢想,最終“我”繼承了父親的遺愿,這條路走過了兩代人,說明堅守文學道路非常艱難。③這句話在文中起總領全文的作用。(每點2分)
(3)(6分)①寫出了父親在__困境中對自由的渴望和倔強不屈的品格。(1分)表現了父親執著追求文學夢想,并敢于為堅持理想而獻身的大無畏精神。(1分)②表達了中華文化的薪火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的堅定信念,深化了主題。(2分)③在結構上,為引出下文的議論做鋪墊。(2分)
(4)(8分)①標題以“靈魂”喻書,指作者繼承了父親的大約3000冊書。②“靈魂”又指文學夢想,意指自己承繼了父親的文學夢想,堅守了文學之路。③“靈魂”還比喻中華文化的遺產,抒發了海外華人與祖國血脈相連、與漢語文脈相同的情懷。④表達了中華文化的薪火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的堅定信念,突出了主題。(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