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俞獻卿傳》閱讀答案
《宋史俞獻卿傳》閱讀材料
除福建轉運使,還判三司鹽鐵勾院,累遷尚書刑部郎中、直史館、知荊南,歷戶部、度支、鹽鐵副使,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杭州。暴風,江潮溢決堤,獻卿大發卒鑿西山,作堤數十里,民以為便。還,勾當三班院,知通進、銀臺司,知應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節選自《宋史·俞獻卿傳》)
【注】①瘞(yì):埋葬
《宋史俞獻卿傳》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下谷帛日益耗物/價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數倍矣/人皆謂稻苗未立而和糴/桑葉未吐而和買
B.天下谷帛日益耗/物價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數倍矣/人皆謂稻苗未立而和糴/桑葉未吐而和買
C.天下谷帛日益耗/物價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數倍矣/人皆謂稻苗未立而和糴/桑葉未吐而和買
D.天下谷帛日益耗/物價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數倍矣/人皆謂稻苗未立而和糴/桑葉未吐而和買
5.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高一級考試即會試的學子,稱為進士。
B.鹽課,是中國古代的鹽稅,鹽稅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C.文中“勾當”有“主管、辦理”之意,文言詞匯中有類似意義的另如“典”、“知”、“司”等。
D.《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是中國二十四史中最龐大的一部史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俞獻卿聰慧敏銳。他少年時以文學出名;他在安豐縣任職,有個和尚殺了自己的師父,想欺瞞官府,卻被俞獻卿識破,真相大白后,震驚全縣。
B.俞獻卿恪盡職守。他被派往象州協助太守處理叛亂,他反對棄城而逃;當初,他就預料到會有人叛亂,用公款購買很多糧食,這時候正好派上用場。
C.俞獻卿深得皇帝信任。朝廷挑選陜西轉運使,宰相呈上好幾個人選皇帝都不滿意,一次,皇帝看到名單中有俞獻卿,即認可他出任這個職務。
D.俞獻卿關注民生,有才能。他上書關心糧、布價格;他在杭州任職,杭州受到風暴侵擾,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他被派去管理淮、浙鹽利,政績顯著。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宜州陳進亂,象州守不任事,轉運使檄獻卿往佐之。
(2)涇原路鈐轄擅于武延川鑿邊壕,獻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罷之。
《宋史俞獻卿傳》閱讀答案
4.D
5.A(“會試”應改為“殿試”,會試后為貢生,殿試后為進士。)
6.B(“他就預料到會有人叛亂”文中無據。)
7.(1)碰上宜州陳進叛亂,象州太守不能盡職,轉運使發文通知俞獻卿前往幫助他。(任事、佐各1分,句意3分)
(2)涇原路鈐轄擅自在武延川開挖邊防戰壕,俞獻卿推測一定會招致外敵侵擾的禍害,趕緊發文制止。(擅、亟1分,句意3分】
看了“宋史俞獻卿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