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傅堯俞傳閱讀答案
《宋詩傅堯俞傳》閱讀材料
神宗即位,徙知廬州。熙寧三年,至京師。王安石素與之善,方行新法,謂之曰:“舉朝紛紛,俟君來久矣,將以待制、諫院處君。”堯俞曰:“新法世以為不便,誠如是,當極論之。平生未嘗好欺,敢以為告。”安石慍之,但授直昭文館、權鹽鐵副使,俄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再歲六移官。
哲宗立,擢給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書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八。哲宗與太皇太后哭臨之,太皇太后語輔臣曰:“傅侍郎清直一節,終始不變,金玉君子也。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曰獻簡。
(節選自《宋史•傅堯俞傳》)
《宋詩傅堯俞傳》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時用于考中進士,明清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歲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
C.嘉祐,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紀年的專有名號,中國的年號制度是從秦始皇稱帝開始啟用的。
D.謚,指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傅堯俞性格沉靜,潛心向學。他幼時便能寫文章,少年時即登第,但卻仍能閉門讀書,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贊嘆。
B.傅堯俞盡職盡責。袞國公主與駙馬不和,仁宋皇帝袒護公主,將駙馬調到外地任職,時任監察御史的傅堯俞上疏指出這種做法不合禮制。
C.傅堯俞正直敢言。皇太后聽信身邊奸邪小人的讒言,遲遲不將政事還給英宗。傅堯俞上疏請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為重,還政給英宗,并驅逐那些進讒言的小人。
D.傅堯俞公正無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許以高官厚位,傅堯俞不為所動,并明確表達了自己反對新法的態度。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主恃愛薄其夫,陛下為逐瑋而還隸臣,甚悖禮,為四方笑,后何以誨諸女乎?
(2)王安石素與之善,方行新法,謂之曰:“舉朝紛紛,俟君來久矣,將以待制、諫院處君。
《宋詩傅堯俞傳》閱讀答案
10.B(3分)
11.C(中國的年號制度是從漢武帝開始啟用的。)(3分)
12.D(“明確表達了自己反對新法的態度”不準確,傅堯俞只是告訴王安石世人對于新法的態度。)(3分)
13.(10分)(1)公主仗著陛下的寵愛輕視自己的丈夫,陛下卻為了公主而放逐李瑋,并把兩個家臣調回來,這很不合禮儀,會被天下人恥笑,以后您將拿什么來教導其它的女兒呢?(“恃”“薄”“為……笑”被動結構“何以”各1分,句意1分)
(2)王安石和他原先就十分要好,這時正要推行新法,他對傅堯俞說:“朝廷上下議論紛紛,我等你還京已等了很久了,(若能得到你的支持,)我將授予你待制、諫院等(更高)職務。(“素”“方”“俟”“處”各1分,句意1分)
看了“宋詩傅堯俞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