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何福傳閱讀答案
《明史何福傳》閱讀材料
《明史何福傳》閱讀題目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分兵徇下諸寨 徇:使順從B.會有讒之者 會:將要
C.帝間使使戒福 間:私下D.寵任逾諸將 逾:超過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尋與都督茅鼎會兵徇五開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B.其冬拜征虜左 別其管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C.以福宿將知兵 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D.毋為小人所中 為君翻作《琵琶行》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何福作為明朝開國帝王朱元璋的同鄉,為朝廷屢立戰功,卻終因多次受小人攻擊,上吊自殺,令人嘆惋。
B.何福四方征討,為大明王朝邊陲穩定作出了貢獻,也曾深受幾代皇帝信任,多次在危難之時被委以重任。
C.何福治軍嚴厲,部下頗有微詞,皇帝曾予以勸告,但又在他的奏章批復上表明了信任他擁有兵權的態度。
D.何福不僅善于作戰,而且有勇有謀,在發展邊疆農業、商業等諸方面都表現出他的遠見卓識,難能可貴。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邊陲無事,因請置驛、屯田、積谷,定賞罰,為經久計。(5分)
(2)尋請以布市馬,選其良者別為群,置官給印專領之。(5分)
《明史何福傳》閱讀答案
4.B(會:適逢)
5.A(介詞,和,同。B代詞,這,那;代詞,他的。C連詞,因為;介詞,按照。D介詞,被;介詞,替)
6.A(上吊自殺的原因見末段,并非僅僅因多次受小人攻擊)
7.(1)邊疆沒有戰事,便請求設置驛所、開墾田地、積聚糧食,確定賞罰制度,為長久經營計劃。(無事因置驛、屯田、積谷經久各給1分,句意通順給1分)
(2)不久請求以布換馬,選擇其中的良種分群飼養,設置官員配給印鑒專管此事。(尋市別為群領各給1分,句意通順給1分)
《明史何福傳》參考譯文
何福,鳳陽人。洪武初年,積累功勞任金吾后衛指揮同知。
洪武二十四年,拜任平羌,討伐越州叛蠻阿資,打敗并招降了他們。選擇土地豎立柵欄讓他們居住,設置寧越堡。于是平定九名、九姓眾蠻。不久和都督茅鼎合兵招撫五開。未出發,畢節蠻眾再次叛亂,大肆掠奪屯堡,殺害官吏。何福命令畢節各部隊嚴密防備,而傳檄都督陶文等隨從茅鼎直搗叛蠻的巢穴。擒獲叛亂的首領,殺了他。
洪武三十年三月,水西蠻人居宗必登等作亂,會同顧成討伐并平定他們。這年冬拜任征虜左,協助西平侯沐春討伐麓川叛蠻刀干孟。第二年,何福與都督瞿能越過高良公山,直擒南甸,擒獲他們的首領干孟。回軍攻擊景軍寨,未能攻下。沭春率領精銳軍隊到達,叛賊驚恐潰敗。刀干孟懼怕,乞求投降。不久沐春去世,叛賊再次懷有叛逆之心。這時太祖已死,惠帝岡剛即位,拜任何福為征虜。何福于是打敗并擒獲刀干孟,招降他的部下七萬人。分兵招撫各寨,麓川之地全部平定。建文元年,回到京師,論功晉升都督同知。在德州選練兵馬,晉升左都督。與盛庸、平安合兵討伐燕王,在淮北作戰不利,逃回。
成祖即位,因何福是宿將,知曉兵事,誠信任用他。命令佩帶征虜印,充任總兵官,鎮守寧夏,節制山、陜、河南各軍。何福到達鎮所,宣布廣施恩德的心意,招徠遠方的人,塞外諸部投降的接踵而至。邊疆沒有戰事,便請求設置驛所、開墾田地、積聚糧食,確定賞罰制度,為長久經營計劃。適逢有人詆毀他。皇帝不聽,降旨褒獎慰問。
永樂五年八月,移鎮甘肅。何福治軍嚴厲,部下很多人不適應他的嚴厲。皇帝暗中派使者告誡何福,要善于保護自己,不要被小人中傷。永樂六年,何福請求派遣京城番將來率領北方投降的人。皇帝回復說:你長久統領番、漢軍隊,恐人數太多而招致讒言。你是老將,朕誠心倚重,不要有后顧之憂。不久請求以布換馬,選擇其中的良種分群飼養,設置官員配給印鑒專管此事。于是馬大量繁殖。永昌苑牧馬從這時開始。
永樂八年,皇帝北征,召何福隨從出塞。當初,皇帝因何福有才略,寵愛任用超過眾將。何福也善于避嫌,有事未曾專斷。到跟隨出疆,多次違背節度。群臣中有人數說他的罪過,何福更加怏怏不樂有怨言。回師,都御史陳瑛再次彈劾他。何福恐懼,上吊自殺,爵位被廢除。
看了“明史何福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