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閱讀練習及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閱讀材料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 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8。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仆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 屨,背筐,手長镵,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 奮臂以指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
【注】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遣直,號浮丘,明安徽桐城人。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任左僉都御使,與左副都御使楊漣奏劾宦官魏忠賢,為魏忠賢所痛恨。魏削除二人仕籍。天啟五年六月,楊、左被誣陷入獄,備受酷刑,同死獄中。明思宗追謚光斗為“忠毅”。
《左忠毅公逸事》閱讀題題目
8.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數騎出 從:使跟隨
B.叩之寺僧 叩:敲打
C.微指左公處 微:暗中
D.史噤不敢發聲 噤:閉口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1)為除不潔者 (2)吾屬今為之虜矣
B.(1)則席地倚墻而坐 (2)因人之力而敝之
C.(1)或勸以少休 (2)申之以孝悌之義
D.(1)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 (2)今君乃亡趙走燕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逸事”,指散失了的事跡。本文主要記敘了左公的兩件逸事:一是視學京畿時,對史可法賞識、關愛,并寄予厚望;二是被誣陷下廠獄時,自身遭受酷刑卻怒責冒險探視的史可法。
B.本文第二段描述了左公怒責冒險探獄的史可法的情形,主要通過對左公的語言、動作描寫以及史可法說的話,表現了左公的鐵石心腸、不近人情。
C.本文第三度敘述史可法奉檄守御期間,讓將士輪換休息而自己卻忠于職守數月不休,這是他繼承左公志事的例證,從中可見恩師左公對他的影響。
D.本文開頭點出“逸事”來源,“先君子嘗言”統領全文;末段與篇首相呼應,又是對篇首的補充,補敘逸事之二的來源,以說明它的真實確切。
11.本文主要表現了左公的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3分)
12.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1分)
(1)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4分)
(2)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4分)
(3)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左忠毅公逸事》閱讀題答案
8.B
9.C
10.B
11.(3分)識才、愛才,堅強剛毅,忠于國事(每點1分)
12.(11分)(1)我已經完了,你又輕視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生命為輕)而不明白大義,天下的事誰能支撐呢?(“已”“輕身”“昧”“支拄”各1分)
(2)史可法統率(訓練)軍隊,往來于桐城,一定親自到左公府第,問候太公、太母起居。(“治兵”“躬”“造”“候”各1分)
(3)百姓不饑不寒,這樣卻不能成就王業的情況,不曾有過。(“黎民”“王”賓語前置句式各1分)
看了“左忠毅公逸事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