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平山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游天平山記》閱讀材料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則舍舟就輿,經平林淺塢間,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見,作泠泠琴筑聲。予欣然停輿聽,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謁魏公祠,憩遠公庵, 然后由其麓狙杙①以上。山多怪石,若臥若立,若搏若噬,蟠孥②撐拄,不可名狀。復有泉出亂石間,曰白云泉,線脈索絡,下墜于沼,舉瓢酌嘗,味極甘冷。泉上 有亭,名與泉同。草木秀潤,可蔭可息。過此,則峰回磴盤,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龍門。兩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險深黑,過者側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 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廣石覆之如屋。既入,則凜然若將壓者,遂相引以去。至此蓋始及山之半矣。
乃復離朋散伍,競逐幽勝,登者,止者,哦者,憊而喘者,恐而眺者,怡然若有樂者,悵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覺石益怪,徑益狹,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憊矣。顧后者不予繼,乃獨褰裳③奮武,窮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曠,坦石為地,拂石以坐,則 見山之云浮浮,天之風颼颼,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舉,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負于茲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樹隱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叢 筱之間。時日欲暮,大風忽來,洞谷唅呀,鳥獸鳴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聞之,遂相導以出,至白云亭,復與同游者會。眾莫不尤予好奇之過,而予亦笑其 惟怯頹敗,不能得茲山之絕勝也。
于是采菊泛酒,樂飲將半,予起,言于眾曰:“今天下板蕩④十年之間諸侯不能保其國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離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與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撫 佳節之來臨登名山以眺望舉觴一醉豈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離合之難保也,請書之于石,明年將復來,使得有所考焉。”眾曰:“諾!”遂書以為記。
《游天平山記》閱讀題題目
5.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乃治饌載醪治:整理
B.草木秀潤,可蔭可息蔭:遮蓋
C.蟠孥撐拄,不可名狀狀:形狀
D.予超乎若舉,泊乎若休 舉:推舉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予與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
則凜然若將壓者,遂相引以去
B.予欣然停輿聽,久之而去
然后知山之不負于茲游也
C.至則舍舟就輿
拂石以坐,則見山之云浮浮
D.遂困于荒茅叢筱之間
樂飲將半,予起,言于眾日
7.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復有泉出(于)亂石間
B.(予)至白云寺,謁魏公祠
C.既入(石穴),則凜然若將壓者
D.(眾)于是采菊泛酒,樂飲將半
8.下列對原文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對天平山的怪石、甘泉、險崖作了細致的描繪,還生動傳神地描寫了自己及同游者游覽天平山時的不同動作、神態和感受。
B.作者特別寫了自己登上山的高處后遠眺的遼闊境界,而且寫出了自己當時心曠神怡、飄飄欲仙的感覺。
C.作者褰裳奮武,獨登極頂后下山,雖經歷了日暮風作,鳥獸鳴吼,愈轉愈迷時的恐懼疾呼,但因能“得茲山之絕勝”,所以“樂”。
D.文章最后,作者感慨時局之動亂、保一己平安之不易、同游盛會之難再。要求記此次游歷于石上,以彌補無法再游之遺憾。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劃線部分斷句。(4分)
今天下板蕩十年之間諸侯不能保其國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離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與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撫佳節之來臨登名山以眺望舉觴一醉豈易得哉!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顧后者不予繼,乃獨褰裳奮武,窮山之高而止焉。
②眾莫不尤予好奇之過,而予亦笑其惟怯頹敗,不能得茲山之絕勝也。
《游天平山記》閱讀題答案
5、B
6、C
7、B
8、D
9、【斷句和翻譯】
(1)今天下板蕩/十年之間/諸侯不能保其國/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離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與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撫佳節之來臨/登名山以眺望/舉觴一醉/豈易得哉!
(2)①回頭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獨自提起衣裳奮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處才停下來。
②眾人沒有不指責我追逐奇景的過錯的,而我也笑他們怯懦灰心,不能看到這山的絕美的風景。
看了“游天平山記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