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京友閱讀練習及答案
《寄答京友》閱讀材料
夫才有巨細,巨才方可稱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尤難。既有大才,又能不避禍害,身當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則無憑,雖惜才,其如之何!幸而登上 第,有憑據,可藉手以薦之矣,而年已過時,則雖才如張襄陽,亦安知聽者不以過時而遂棄,其受薦者又安知不以既老而自懈乎?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處必寡,其瑕疵處必多,非真具眼者與之言必不信。當此數者,則雖有大才,又安所施乎?(故非自己德望過人,才學冠世,為當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然非委曲竭忠,真若自己有,真不啻若口出,縱人信我,亦未必能信我所信之人,憾不得與之并時,朝聞而夕用之也。嗚呼!可嘆也夫!
《寄答京友》閱讀題題目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舉春秋之天下 舉:
②直嘆惜才者之難也 直:
③可藉手以薦之矣 藉:
④則雖有大才,又安所施乎 施:
7.文中 “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的“以”字,與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B.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D.(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則又安望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
⑵故非自己德望過人,才學冠世,為當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9.本文談論人才問題,作者在文末發出“可以嘆也”的感嘆,請簡要概括“嘆”的原因。(4分)
《寄答京友》閱讀答案
6.(4分)①舉:全、整個 ②直:僅、只是 ③藉:憑借、借助 ④施:施展
7.(3分)B(連詞,表原因)
8.(1)(4分)那么又怎么能希望他如孔北海這樣(對待人才)就像自己擁有(的才能一樣)、不只是好像從口中說出(贊揚的話)呢?
(2)(4分)所以(如果)不是自己的品德名望超過眾人,才能學識超越當世,被當權的人倚重、信任,就不會輕易讓人信任并重用他。
9.(4分)(1)愛惜人才之難,真正愛惜人才的人之少;(2)選拔人才的標準不當(2分)。
《寄答京友》參考譯文
人才難得,不是這樣嗎?現在的人都知道人才難得,都能說人才難得,然而終究不是真正知道人才難得。人才到了面前卻不知道愛惜,僥幸(有人)知道愛惜人才,卻看不到(他們)就像自己擁有(的才能一樣),看不到(他們)像孔北海舉薦禰衡、光著腳救楊彪那樣不只是好像從口中說出(贊揚的話)。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并非真的愛惜人才呀;即使真的惜才,也是因為惜才的名聲好,因為名聲好所以才珍惜的呀。那么又怎么能希望他如孔北海這樣(對待人才)就像自己擁有(的才能一樣)、不只是好像從口中說出(贊揚的話)呢?啊,我對之不抱希望了。
從古到今世上沒有一人能珍惜圣人的才能,所以圣人只能空發此感慨,深深地稱羨唐堯虞舜盛世(對人才的重視)。這樣那么,人才固然就難得了,但還是經常出現;惜才者卻很長年代沒有見到那樣的人了。孔子惜才,又了解人的才能,但不在其位。到齊國了解晏平仲,在鄭國了解公孫子產,聽說吳國有季子,徑直前往他的墳墓,孔子如此惜才,假使他實現志向了,肯讓他們埋沒而不為人知嗎?這樣那么,孔子慨嘆人才難得,不只是慨嘆人才難得,只是慨嘆珍惜人才的人難得呀。
才能有大小,杰出的才能方可稱人才。有杰出的才能,而又肯任職理事的人更加難得。既有杰出的才能,又能不避禍患災害,身擔職務,勇敢地做事,卻不能考中一次,那么沒有憑借,雖然惜才,又能怎么樣呢?僥幸及第,有了憑借,可以憑借職務推薦他了,但年歲已過時,那么即使才能如張襄陽,又怎么知道聽者不因為他已經過時而就放棄呢?那些受推薦的人又怎么知道不因為已經老了而自我懈怠呢?
大凡有杰出才能的人,他可能因為小聰明一定很少,小缺點一定很多,不是真有眼力的人和他說了一定不相信。面對這幾點,那么即使有杰出的才能,又哪里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呢?所以(如果)不是自己的品德名望超過眾人,才能學識超越當世,被當權的人倚重、信任,就不會輕易讓人信任并重用他。但不曲意求全竭盡忠心,真的如自己擁有才能,真的不只是像嘴里所說,縱使別人相信我,也未必能信我所信的人,遺憾不能和他同時,早上知曉晚上被任用。哎,可嘆呀!
看了“寄答京友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