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暮行詩詞閱讀及答案
太常引暮行閱讀材料
太常引·暮行
李齊賢
棲鴉去盡遠(yuǎn)山青。看暝色、入林垌[注1]。燈火小于螢,人不見、苔扉半扃[注2]。
照鞍涼月,滿衣白露,系馬睡寒廳。爭夜候明星[注3],又何處、長亭短亭?
【注1】林垌:長滿樹木的地帶。【注2】扃:關(guān)門。【注3】明星:啟明星。
太常引暮行閱讀題題目
8.詞的上闋寫了什么事?在這過程中作者心理有怎樣的變化?請簡要說明。(5分)
9.這首詞使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太常引暮行閱讀題答案
8.①寫作者在暮色漸濃時(shí)候?qū)ふ易∷薜牡胤健?2分)“棲鴉去盡遠(yuǎn)山青。看暝色、入林坰”寫出了暮色推移的時(shí)間變化,體現(xiàn)了作者急于找到宿處的迫切心理;(1分)②“燈火小于螢”一句寫出一星燈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1分)③“人不見、苔扉半扃”通過住宿處的破敗寫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1分)
9.①襯托。以“棲鴉”襯托旅途孤寂。(答反襯作者投宿暫無著落的凄涼、焦慮心情,或渲染旅途孤單寂寞的氛圍,皆可)(2分)②想象(虛寫)。“又何處、長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將踏上的漫漫征程。(寫通過心理描寫表現(xiàn)作者面對前路的迷茫心境,也可。)(2分)③借景抒情。以“照鞍涼月,滿衣白露,系馬睡寒廳”的宿處簡陋之景抒發(fā)了作者難以入眠時(shí)的凄涼酸楚之情。(2分)(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給分)
太常引暮行作者介紹
李齊賢(1289—1367),字仲思,號(hào)益齋櫟翁,謚號(hào)文忠公。高麗人,韓國古代“三大詩人”之一,不但是高麗時(shí)期卓越的詩人,也是韓國文學(xué)史上優(yōu)秀的詞作家,還是韓國古代民歌整理者、翻譯家。著作有《益齋亂稿》(10卷)、《櫟翁稗說》(4卷)、《益齋長短句》等。曾任西海道安廉使。二十八歲時(shí)為忠善王所賞,侍從至大都。
看了“太常引暮行詩詞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