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諫楚莊王》閱讀答案
《杜子諫楚莊王》
【2】智之如目也:智力和見識就像眼睛一樣。 智:見識。
【3】莊蹻:楚國的大盜,實為人民起義領袖。盜:古時對農民起義的蔑稱,可譯成“造反”
《杜子諫楚莊王》習題
【小題1】解釋下列加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臣患智之如目也
2)自見之謂明
【小題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小題3】杜子是用什么方法說服楚莊王不攻打越國的?(3分)
【小題4】從文中可以看出杜子是個什么樣的人?(3分)
《杜子諫楚莊王》答案
【小題1】1)擔憂 2)稱得上、叫
【小題2】所以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于能否看清別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劃線的詞語翻譯不準一處扣0。5分,大意對即可)
【小題3】比喻說理或擺出事實,(兩點答出一點即可得1分)杜子分析楚國的弱勢,讓楚莊王清醒的認識到楚國的形勢。政治混亂軍隊軟弱,并不在越國之下,卻要討伐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楚莊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頭。(分析2分)
【小題4】杜子:善于進諫,講究方法,能言善辯、有謀略(能夠看清形勢)(寫出三個詞語,符合語境即可,每詞1分)
《杜子諫楚莊王》翻譯
楚莊王想討伐越國,杜子勸諫道:"大王為什么要討伐越國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政事混亂,軍隊軟弱。"杜子說:"我雖說很無知,但深為此事擔憂。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后,喪失土地數百里,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有人在境內作亂,官吏無能為力,這說明楚國政事混亂。可見楚國在兵弱政亂方面,并不比越國差。您卻要討伐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楚莊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頭。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于能否看清別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說:"自己認識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楚莊王"欲伐越",但聽了杜子的進諫后,"乃止"。可以看出楚莊王是一個善于納諫·知錯就改的人。
《杜子諫楚莊王》楚莊王拓展:
楚莊王(前613-前591),名叫熊侶,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前613-前591年),春秋五霸之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楚莊王即位三年中,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下令國中:"有敢諫者死無赦!"(《史記·楚世家》)此時伍舉入諫。楚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正在作樂。伍舉說:"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楚莊王說:"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史記·楚世家》)又過數月,楚莊王淫亂更甚。大夫蘇從又入諫。莊王說:"若不聞令乎?"蘇從說:"殺身以明君,臣之愿也。
"(《史記·楚世家》)于是楚莊王停止音樂,上朝聽政,對楚國上下進行了整頓,任伍舉﹑蘇從以政,楚國國百姓非常高興。
同年,楚莊王滅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參見楚滅庸之戰)。鞏固了其在江漢流域地區的統治地位,為其爭霸中原創造了必要條件。六年,楚莊王乘宋國內亂之機伐宋,獲五百乘,使楚國聲威大震。
八年,楚莊王伐陸渾戎,屯兵周都洛邑附近時,周定王讓王孫滿犒勞楚王,楚莊王向周室問象征天子權威的九鼎之輕重,顯示出他取而代之的雄心。
九年,楚莊王擊滅若敖氏之族。十三年,滅舒。十六年,楚莊王伐陳,殺夏征舒。十七年春,楚莊王圍鄭,三月而克。
十八年六月,晉國增援鄭國,楚莊王與晉軍在戰邲(今河南滎陽北)進行決戰,大敗晉軍(參見邲之戰)。二十年,楚莊王再次攻宋,迫使宋國臣服,而晉國則懾于楚軍威勢而不敢來救。至此,楚莊王終于成為霸主。
二十三年,莊王去世,其子審立,為楚共王。
楚莊王在位23年,后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王貴民在《應該充分評價楚莊王的歷史地位》一文中指出:春秋五霸,世人盛稱齊桓、晉文。固然,宋襄爭霸,為時短促;秦穆霸業,只及"西戎",都不足與桓、文相比。但是,楚莊王的霸業卻大不一樣。他20來年的爭霸活動,有聲有色,文治武功,犖然卓著。于楚史,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于春秋史,其武功可與桓、文并列,而謀略文采或有過之。所有事跡,春秋史乘備載,這是歷史發展使然,人意之造作,非憑空的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