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攸棄兒保侄》閱讀答案
《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棄兒保侄》注釋
3.挈:帶著。
4.亡:死。
5.毋:不要。
6.值:適逢,正趕上
7.擔:挑。
8.從:聽從。
9.迫:逼近。
10.壯:年輕。
11.懷:帶著。
12.但:只 。
13.亡:逃跑。
14.胡人:匈奴人。
15.京師:京城。
16.莫若:還不如。
17.尚:還。
18.孥:子。
19.賊:入侵者。
20.走:逃跑。
《鄧攸棄兒保侄》習題
1、解釋: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擔 ⑥莫若 ⑦從
2、翻譯:①懷遺民走 ②吾輩尚壯
3、比較:上文有三個“亡”,依次分別解釋為:① ② ③
《鄧攸棄兒保侄》答案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還不如⑦聽從
2.①抱著棄民逃跑②我們還年輕。
3.①死②逃跑③死
《鄧攸棄兒保侄》翻譯
鄧攸是晉國人。(他的)弟弟很早便過世了,只留有一個小孩,名字叫遺民。那個年代,正遇上動亂,匈奴人入侵首都,搶奪牛馬。鄧攸帶著妻子孩子逃到他鄉。食物快吃完了,匈奴人再次逼近。(在這種情況下,)鄧攸對妻子說:“我的弟弟死得早,(他)只有遺民。現在如果我們帶著兩個小孩子逃命,大家都會死。不如我們放下我們的孩子,帶著(我弟弟的兒子)遺民逃跑吧。”妻子聽后淚如雨下。鄧攸(便)安慰她說:“不要哭了,我們還年輕,日后一定還會有孩子的。”妻子也就聽從了他的話。
《鄧攸棄兒保侄》背景
據傳晉朝鄧攸,曾任吳郡(今蘇州)太守,為官清廉,愛民如子。
永嘉八年,八王作亂,兵連禍結,百姓涂炭,選后吳郡失守,百姓爭相逃命,鄧攸昌為太守,因衙役四散,又無親人,只得自己挑著自己的幼子及兄嫂遺子綏景,徒步南逃,及至泗水之濱,正遇石勒亂兵追趕來近。鄧攸一人難攜兩幼,沉思之后,毅然將親生兒棄于路旁,帶著妻侄繼續南逃。過了泗水,卻被亂兵追及,石勒舉刀欲殺鄧攸,鄧攸訴說南逃種種,親生兒已不能保,今求石勒只殺他夫妻二人,保全侄兒性命,以存亡兄一脈生機。
石勒聽說鄧攸棄兒保侄,大義可欽,甚然感動,遂決定讓其逃生,又恐這三人在路土又有不測,便隨手采下路旁的菖蒲和艾枝,插于三人身上,并傳下軍令:“若遇身插菖蒲艾枝者,乃仁義之人,不準濫殺!” 五月五日,鄧攸等三人終于逃至福建寧化石壁洞,此處乃中原南來者之轉運站。眼看追兵將至,此地百姓將成刀下冤鬼,他記起石勒親傳的軍令.忙叫各家各戶都在門上插了菖蒲艾枝。當追兵到此之時,見家家戶戶門插菖蒲艾枝,軍令如山,不敢濫殺,揚長他去。而這些百姓日后轉徙閩南、臺灣各地。為感念鄧攸救命之恩,每于端午節插此以作紀念,或有貼上對聯云:“菖蒲驅惡迎吉慶,艾葉避邪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