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閱讀答案
鄭人買履,是先秦時代一則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它既是一個成語,也是一個典故,但它更是一則寓言,主要說的是鄭國的人因過于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于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它告訴人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鄭人買履相關閱讀答案,歡迎參考學習!
《鄭人買履》文章閱讀:
【甲】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鄭人買履》閱讀練習題:
【小題1】.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何不試之以足?
(2)而劍不行。
【小題2】.寫出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②反歸取之 ()
③楚人有涉江者()④遽契其舟 ()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章劃線句子的意思,(2分)
寧信度,無自信也。
【小題4】.假如你當時也在鄭人那個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條船上,面對他們的這種做法,你會如何勸說他們呢?(任選一個作為你勸說的對象)(3分)
《鄭人買履》閱讀題參考答案:
【小題1】(1)何不∕試之以足?(2)而∕劍不行。
【小題1】量長短同“返”,返回渡過,渡雕刻,刻
【小題1】(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小題1】示例:楚人,快下水找吧。你刻記號恐怕是沒用的,劍不會隨著船往前的。(注意用語委婉,有針對性)
《鄭人買履》參考譯文
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