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中國鼎閱讀答案
《漫議中國鼎》閱讀材料
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最具審美價值的工藝品。現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范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在我國已傳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來,鼎就是我國一種莊嚴的重要禮器,象征著祖國昌盛、穩固、團結、統一和權威,亦是和平、發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當今一些重大外交場合和國家一些重大政治活動中,都會由鼎來唱主角。
上世紀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紐約,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我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該“世紀寶鼎”是具有我國商周青銅工藝風格的藝術精品,采用整體鑄造,一次澆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紀。姿呈三足鼎立,雙耳高聳,滿身紋飾。有金文:“鑄贈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五十華誕。”鼎底座高0.5米,2米見方,上鑄56條夔龍紋飾,象征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傳人。鼎的整個造型,雄偉祥和,氣勢宏大,古樸典型,美觀莊重。
2006年1月1日,我國以法律形式規定免征在我國已征收了2600年的農業稅。同年9月29日,河北省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別田賦鼎”問世了。這是一位普通農民用中華民族最古老、最莊重的方式來銘記這一千古盛事。
《漫議中國鼎》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鼎”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鼎最初是古代燉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飪之器,后演變為國家和權力的象征。
B.鼎上的銘文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鼎”是比其它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
C.鼎最早是用粘土燒制的陶鼎,大約在4000多年前發展為青銅器鑄造的銅鼎。
D.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既見證了中華古代文明,又傳承了中華悠久文化。
小題2:下列各項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種“重要禮器”的一項是( )
A.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B.我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了“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50華誕。
C.商滅夏,九鼎遷于商都亳京;周滅商,九鼎又遷于周都鎬京。
D.河北省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的鑄“告別田賦鼎”,銘記我國免征農業稅這一盛事。
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商周時代青銅器上的大篆銘文記載了當時的典章制度史實,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
B.“鼎”作為象形字,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又被賦予了顯赫、尊貴、盛大等諸多意義,因而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C.三足兩耳是鼎的一種形態,方鼎的數量相對較少,但現存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卻是“后母戊”大方鼎。
D.“世紀寶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紋飾、金文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作為禮器又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
《漫議中國鼎》閱讀答案
小題1:B
小題2:C
小題3:A
看了“漫議中國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