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一種詩性的文化閱讀答案
《中國文化一種詩性的文化》閱讀材料
詩歌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它的精神主宰著中國藝術的整體精神。凡有人煙處,皆有詩歌:喝酒、行酒令,說的是詩;奏樂、起舞處,唱的是詩;揮刀、舞劍時,吟的是詩。如果說,藝術的發展總是以“人生”做基礎,總是激勵人們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導生活的,那么詩歌便指導著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我們追求詩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詩里的人生哲理,不論是低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還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我們從詩詞中領悟生命、從詩詞里關照人生。
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與西方語系相比,漢語的精煉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漢語在詞匯上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特點,在語法上具有靈活性、隨意性的特點,在語音上也會因聲調不同而帶來不同的色彩。更何況詩詞講究對仗、平仄、押韻等音樂性的特點,所以詩歌具有音韻美,和諧美。一個民族的語言,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詩詞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藝術性的展現,中國人自古就以一種詩性的思維和詩性的態度來對待世界。辜鴻銘說,“漢語是一種詩的語言,它具有詩意和韻味”。
古代中國,無論是自發的藝術創作,還是自覺的藝術理論,都沒有將感性和理性割裂開來。這使中國文化長于實踐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傳統的火藥不是依據化學方程式配制出來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備理論科學的特征。在雕塑、繪畫、書法、小說,甚至園林藝術方面,與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國人一開始就不以純粹科學的手法來摹仿自然,不以純粹客觀的態度來再現生活;于是,無論是雕塑、繪畫還是小說或書法,總有一種“氣韻生動”的美學效果,都達到了一種“登山而情滿于山,觀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戲曲文化和園林藝術上,總讓人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實現了一種“神與物游”、“物我兩忘”的審美理想,實為一種登峰造極的藝術形式。
中國沒有“擲鐵餅者”,沒有《圣經》,沒有《哈姆雷特》,沒有凡爾賽宮……但中國有《詩經》,有《離騷》,有《紅樓夢》,有紫禁城,有蘇州園林……我們只要將它們拿來比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誰更講究天地自然融為一體,誰更在乎天人合一,誰更懂得和諧美。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可以不懂天文、歷算知識,不懂科學哲學,但卻必須用琴、棋、書、畫來修養身心。這種特有的行為方式和休養方式,不正是“詩性文化”的顯著標志嗎?
《中國文化一種詩性的文化》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各項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現了中國的詩性文化之特征。
B.西方語系不具有漢語那種精煉美妙的特點,因而西方文化無法形成詩性的文化。
C.中國文化在雕塑和繪畫方面,不是以純粹科學的手法來摹仿自然,而是著重追求一種“氣韻生動”的境界。
D.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不懂天文、歷算知識和科學哲學,卻懂琴、棋、書、畫。
E.漢語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感受、乃至存在方式。
小題2: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藝術受詩歌的影響頗深,中國人連揮刀、舞劍時,吟的也是詩。
B.在古代中國,火藥并不是依據化學方程式配制出來的,這反映了國人只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學的特點。
C.中國藝術中沒有“擲鐵餅者”,中國藝術不以純粹客觀的態度來再現生活。
D.中國有紫禁城,中國建筑講究天地自然融為一體,追求和諧的審美情趣。
小題3:作者認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4分)
小題4:請結合全文分條說明中國文化為什么是一種詩性文化。(4分)
《中國文化一種詩性的文化》閱讀答案
小題1:BD
小題2:B
小題3:①中國文化以詩歌代表,西方文化以哲學為代表;
②中國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西方文化偏向理性。
③中國文化具有和諧美的審美情趣,西方文化以純粹客觀的態度來再現生活。
小題4:①詩歌占據著中國藝術的主導(特殊)地位,并滲透到以后出現的其他藝術形式之中。
②詩歌的精神主宰著中國藝術的整體精神,并指導著中國人的生活。
③漢語是一種詩的語言,中國人自古就以一種詩性的思維和詩性的態度來對待世界。
④中國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追求詩歌的審美理想。
⑤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特有的行為方式和修養方式,正是“詩性文化”的顯著標志。
看了“中國文化一種詩性的文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