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立和海底行閱讀答案
《山頂立和海底行》閱讀材料
海底行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是一種,李叔同的皈依佛門是一種,比起山頂立那樣的迎風展翅,海底行是低調的,默默無語的,甚至得有地藏菩薩那樣的氣度:“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當然,不管海底行有多少方式,其基本的人生姿態是一樣的,需要一顆平常心。平常與平庸不同。平庸往往是一種茍活,而平常卻是一種修為。有一部名為《英雄》的美國電影,就描寫過一個具有平常心的小人物,如何在一架墜毀的飛機里奮不顧身地救落難乘客,完了又悄然離去。仿佛是為了強調一個英雄人物的平常心,導演還特意設計了這么一個有趣的細節,當這個英雄從濃煙里扶起一個女乘客時,順手牽羊地撿走了對方的錢包。因為英雄也是人,是人就難免有人性的弱點。導演為了降低英雄的高度,不惜讓他展示人的卑微和低下。且不說這種方法是否可取,但人們至少可以從中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人的本性而言,都是一樣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你究竟向哪個方向發展,取決于你自身的修煉。海底行的海,有許多層象征意味,它既象征著蕓蕓眾生,茫茫人世,又象征著生命的本性,內修的境界。正如山頂立有一種高昂的氣勢,海底行需要非凡的定力。所謂戒定慧門者,戒是自律,定是底氣,慧者通靈。海底行修的是定力,而定力修成,慧門也就自然打開了。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喜水。水是與智慧相關聯的。爬山需要勇氣,入水則得有慧根。海是博大的,在這個意義上,海又象征著一種胸懷,一種無邊無際的慈悲、山有山的標高,海有海的博大。就此而言,人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機會,看你能否抓住它。至于你抓住的是高山,還是大海,那是你的選擇,你的命運,你的造化。反正你不要隨便錯過。
《山頂立和海底行》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4分)
A.“高高山頂立”和“深深海底行”,都是本然修煉的結果。
B.李白和蘇軾都是想“高高山頂立”的人。
C.“高高山頂立”和“深深海底行”都需要人們有一顆平常心。
D.人們都是欲“高高山頂立”而不可得之后才轉為”深深海底行”的。
E.人生的生命狀態不外乎兩種:向上和向下。
《山頂立和海底行》閱讀答案
小題:C、D
小題:C后者才需要平常心;D不合實際,如蘇軾是“高高山頂立”后轉為“深深海底行”的。)
看了“山頂立和海底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