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要自圓其說閱讀答案
《人類為何要自圓其說》閱讀材料
在你嘲笑這種習俗原始或者野蠻之前,想想離你更近一點的例子,比如一個丟臉的俱樂部入會式。還有什么比讓入會式成為一種令人厭惡的經歷更能培養人們的忠誠感?畢竟,如果你自愿讓自己經歷某種屈辱的或者痛苦的儀式,那它必須是值得你這樣做的,對不對?事實上,正如塔夫里什和阿倫森所表示的那樣,為了消除認知失調帶來的心理上的不適感,生活中幾乎沒有哪個領域是我們不會“把事情擺平”的。今年是這一理論提出50周年,它是由阿倫森的導師利昂·費斯汀格提出的。這一觀點經過了多次理論上的驗證以及3000多次試驗測試。
雖然這一理論很有力,但費斯汀格從來沒有闡明為什么認知失調會帶來心理上的不適感。或者,為什么這種不適感會促使我們改變自己的看法或態度,為什么我們不能對這種不適感或心理沖突泰然處之。新一代的心理學家正在把這一理論推向新的高度,探討我們一些奇怪的看法或者做法背后的原因。一些科學家甚至已經開始首次從復雜的神經化學的角度探索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感和自圓其說的行為。
這種失調理論的修正者之一是得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大學的心理學家埃迪·哈蒙-瓊斯,他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室試驗。在他看來,沖突的不僅僅是抽象的“認知”。哈蒙-瓊斯認為,失調基本上是行動上的,特別是在我們每天的決策、選擇和承諾上。每當生活迫使我們選擇一條道路, 但我們又不能完全肯定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的時候,我們都會經歷這種不愉快的感覺。換句話說,當我們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會本能的找出證據,證明我們做了一件聰明事。
如果你作出了一個真的很糟糕的選擇,而你又無法隱瞞,你會怎么辦?我們的思維應對一個巨大錯誤時采取什么戰略?正如塔夫里什和阿倫森指出的那樣,從基辛格到里根,再到足球明星里比和岡薩雷斯,這些公眾人物都選擇一個簡單的短語來規避責任——犯錯了。但是同樣普遍的是,不愿意坦白地承認錯誤的人們一旦他們的信念被證明是錯誤的,他們反而會更加堅持自己的信念。
(選自2007年6月25日《參考消息》)
《人類為何要自圓其說》閱讀題目
6.根據文意,下列對“認知失調”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認知失調”是當兩種重要的信念、態度或看法發生沖突時,人們陷入兩難境地,此時人們感到心理極端不適的狀態。
B.蘇丹南部兩個部落的成員從小拔去門牙就是他們處于不拔門牙一旦患上破傷風,牙關緊閉無法進食只能等死,拔去門牙又十分難看時陷于“認知失調”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C.人們在認知失調時常常會通過改變自己的信念或態度來緩解這種不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自圓其說。
D.在參加一次讓自己經受某種屈辱或痛苦的俱樂部入會儀式時,人們陷入“認知失調”,常常會以培養人的忠誠這種想法,使自己得以解脫。
7.下列對書名《犯錯誤了,但不是我犯的》這句話的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項是
A.“犯錯誤了,但不是我犯的”這是在“認知失調”時尋找一些心理安慰,擺脫心理不適感的方法。
B.“讓孩子經受用魚鉤拔牙的痛苦是野蠻的,但不是我的錯,我是為了孩子好。”此說是對這句話的一個注腳。
C.這句話很容易導致固執地堅持錯誤。蘇丹南部已經多年沒有破傷風了,但部落成員仍然堅持拔牙的陋習就是明證。
D.這句話反映了人類固有的心理狀態,說明人類在“認知失調”時,沒有任何辦法可以使自己泰然處之。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蘇丹南部兩部落成員從小被拔去門牙的做法是因為他們認為松弛的下巴和下垂的嘴唇好看,有門牙看上去像豺狼。
B.新一代心理學家認為“認知失調”時自圓其說行為是人體神經化學物質所致。
C.“認知失調”論的反對者認為:沖突不僅是抽象的“認知”,失調基本上是行動上的。
D.深入探討“認知失調”理論對我們做出重大決策時尋找充分的證據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人類為何要自圓其說》閱讀答案
6.B
7.D
8.D
看了“人類為何要自圓其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