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為什么還會下凍雨閱讀答案
《立春后為什么還會下凍雨》閱讀材料
雨凇的形成,還與冷空氣南下所帶來的降溫、大風、降水等天氣條件相關。
像江漢平原,是從漢江河谷南下冷空氣首當其沖的地方,發生雨凇的幾率就大。如武漢市年平均雨凇為2.8天,最多年達19天。其凍結在電線上的厚度較大,直徑一般可達25~40毫米(荊州2014年2月6日為26.8毫米),嚴重雨凇會造成交通、輸電通訊線路中斷,自來水管凍裂,越冬作物莖葉嚴重機械損傷……
有人認為氣候變暖雨凇會減少,其實不然。湖北省氣象局喬盛西研究員等分析,雨凇形成的典型氣象條件并非是嚴寒,而是微寒有雨。武漢與荊州市的雨凇,通常在0℃到零下3℃的微寒天氣條件下出現,其頻率占84%,而其中在0℃到零下1℃之間出現的頻率的占42%,在零下3℃以下的出現頻率只11%,即使氣溫高于0℃,在0.1℃到1.0℃之間出現的頻率還占5%。可以說氣候變暖不至于減少雨凇的危害,因此要防患于未然。
(摘自2014年2月11日《科技日報》,有改動)
《立春后為什么還會下凍雨》閱讀題目
18.請分別從說明的對象和說明的語言角度指出這篇文章是哪一種類型的說明文。(2分)
19.文章從哪兩大角度介紹了“凍雨”形成的原因?(2分)
20.細讀第三段,用自己的話說說2014年立春過后為什么還會有下“凍雨”的現象。(3分)
21.根據括號中的相關提示回答相應問題。(4分)
(1)不少公眾質疑,在氣候變暖今年1月冬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還出現這類凍害?(提示:這句話在文中起何作用?)
(2)如武漢市年平均雨凇為2.8天,最多年達19天。其凍結在電線上的厚度較大,直徑一般可達25—40毫米(荊州2014年2月6日為26.8毫米)。(提示: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立春后為什么還會下凍雨》閱讀答案
18.從說明對象上來看,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從說明語言上來看,這是一篇平實說明文。
19.從氣候意義、天氣條件兩個角度介紹了“凍雨”形成的原因。
20.氣溫在零下十幾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層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氣層,消融成為“雨滴”;但當“雨滴”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時,再度進入了低于0℃的近地層,一部分“雨滴”再度凍結成“冰粒”,另一部分來不及凍結,成為低于0℃過冷卻雨滴,落在低于0℃的地物上凍結而成為雨凇。
21.(1)運用設問句,引起讀者思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
(2)運用了舉例子、列數據的說明方法,顯得具體可感。
看了“立春后為什么還會下凍雨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