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間為什么需要交流互鑒閱讀答案
《文明之間為什么需要交流互鑒》閱讀材料
在“裂變”之前,人類的精神雖然完整卻蒙昧不明。“裂變”之后,沿著自己的路向發展,卻難免走向偏執,陷入所謂的“相對真理”的困境。因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甚至整合就變得尤為重要。在文明交流史上,最大的敵人就是“文化自我中心論”者。如19世紀后期,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一些西方學者認為文化也同樣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標準,不同文化之間是可以比較的,有先進和落后、高級和低級之分。這種思想剛一提出就遭到“文化多元論”者的激烈反對,后者認為每一種文化鄯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曾在或者正在對人類歷史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立足于現實夢想的差異、文明交流的直接原因在于現實中不同民族夢想的差異性,甚至排斥性。文明交流的深層日的在于通過歷史的溝通達成對現實的理解、和解。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可以說就是由眾多的文明形態在空間上的并存和在時間上的繼起而構成的活生生的畫面。這些文明形態之所以能夠發展與延續,主要是由其內在的文化精神支撐的。今天,中西方的溝通既是關乎未來的夢想的溝通,又是歷史與文化的溝通。
著眼于共同未來的應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問題、氣候環境的異常問題等等,所有這些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都需要打破地域與民族的局限性進行深度合作,在文明層面相互啟發與借鑒。“自視者不幸,自見者不明”,除了對自身文明固有的傲慢和偏見,人們又天然地對已有的文明有著“路徑依賴”,這注定了此類問題在同一文明內部是無法解決的。所以,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在文明交流中知己知彼,揚彼之所長補己之所短,才有可能形成應對未來的新思維。
人的生命活動的豐富性、開放性,決定了文明交流的無限可能性。兩種異質文明既可以和諧相處,又可以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或生活方式。一個民族如果缺失了兼容創新的動力,那么它只能是“一條道走到黑”。“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餑”,只有在真切的對話與交流中,才能攜手應對共同的未來!
(本文有刪改)
《文明之間為什么需要交流互鑒》閱讀題目
6.關于文明為什么需要交流,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任何民族的文明都不是完美的,一個民族需要主動地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給其他民族,這樣各個民族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文明景觀。
B.在人類精神“裂變”之后,不同民族沿著自己的路向發展,需要文明之間的交流來糾偏,并以此來擺脫“相對真理”的困境。
C.現實中不同民族夢想的差異性、排斥性,使得文明需要交流,從而力求通過歷史的溝通達成對現實的理解、和解。
D.人們對已有文明的“路徑依賴”,成為文明交流的障礙。只有解決這個問題,才能在未來找到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的方案。
7.下列理解與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各民族由于文明路向的不同,在文明發展過程中,只有在與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鑒中才能創造本民族的燦爛文明。
B.在文明交流史上,一些西方學者曾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認為文化也有先進和落后、高級和低級之分。
C.人類共同應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問題、氣候環境的異常問題等等,都需要打破地域與民族的局限性開展深度合作。
D.文明之間的交流具有無限可能性,兩種異質文明既可以和諧相處,又可以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或生活方式。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各個文明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自己的偉大精神導師,他們不僅提出了思想原則,還揭示了人類精神的“裂變”過程。
B.“文化自我中心論”者的思想對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互鑒造成了嚴重影響,其觀點遭到了“文化多元論”者的激烈反對。
C.人類歷史是由眾多的文明形態在時間上的繼起而構成的,人類社會則是由眾多的文明形態在空間上的并存所構成的。
D.一個民族只有在真切的對話與交流中知己知彼,揚彼之所長補己之所短,才能產生兼容創新的動力,防止“一條道走到黑”。
《文明之間為什么需要交流互鑒》閱讀答案
6.C(A項,“這樣各個民族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文明景觀"有誤,原文“由于遭遇外部環境的挑戰不同,文化稟賦的不同,思維趣向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呈現出不同的文明景觀"。B項,逆命題不成立,原文“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甚至整合就變得尤為里要”,但不能逆向推定有了交流就可以“糾偏”,可以“擺脫”。D項“只有……才能……”的說法過于絕對)
7.A(“交流"“互鑒"之前,各民族已有“燦爛文明”)
8.B(A項“還揭示了人類精神的‘裂變’過程”有誤。C項,不能生硬拆分“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D項顛倒因果,只有先具有“兼容創新的動力”,才會有“對話與交流”)
看了“文明之間為什么需要交流互鑒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