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里為什么沒有李白閱讀答案
《資治通鑒里為什么沒有李白》閱讀材料
⑤司馬光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分別能解答我們之前提出的兩個問題。中國古人重視歷史,尤其是中晚唐以后,歷經戰亂,皇帝以及宰相等最高統治階層成員,開始日益重視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并形成閱讀、討論歷_史的穩定傳統。這一傳統在宋代得到進一步鞏固。但傳統的史=污,即便是最重要的那部分,積累到宋代中期,分量也已經非常大。今天被我們稱之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資冶通鑒》開始編修之前,已經完成了十九部,從《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一直到《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僅這十九部歷史著作加起來,字數就達到一千五百萬左右。這就是司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句活中所描述的情況,“遷、固以來,文字繁多”。找個讀書專業戶,認認真真每天讀五萬字,讀完這些書要花一年時間。以致用為目的的讀史,猶需細致認真,不能流于泛泛觀覽,要做到學與思并行。若用這種方法一絲不茍地讀史,對于日理萬機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級官員,怎么有時問把這些書讀遍?
⑥司馬光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古往今來的這些歷史作一次提煉、總結,縮減篇幅,留下最精華的部分,以便以皇帝為首的帝國高級管理人員有可能對它進行仔細閱讀。[]這就是《資治通鑒》的編纂目的。根據這一目的來選擇什么樣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可以進入《資治通鑒》,什么樣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可以忽略,其標準自然也就不難定義。
⑦李白不見載于《資治通鑒》,正如司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子虛賦》、《上林賦》不見載于《資治通鑒》,卻只選取了他一篇短短的《辣獵賦》。
(摘自2015年6月10日《中華讀書報》)
《資治通鑒里為什么沒有李白》閱讀題目
1.第①段“居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作者為什么說“粗心出錯的是李光地這樣的讀者,而不是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3分)
3.根據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③段空格處的一項是。()(2分)
A.因為何況B.如果但是C.假如因此D.雖然但是
4.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⑥段[]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3分)
①壓縮歷史、選取敘述對象,必然需要有標準。
②這就是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的由來。
③把什么內容保留下來,什么內容剔除出去,都應該按照這個標準來確定。
④司馬光講得很清楚,他編這部《資治通鑒》,是為了給皇帝等國家高管提供歷史參考,便于他們汲取歷史經驗以提高治理國家的水平。
⑤而標準的制定,又與寫作目的緊密聯系在一起。
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④①⑤C.③⑤②①④D.②①③⑤④
5.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資治通鑒》選擇人物看似“網漏吞舟”,其實并非如此。
B.第⑧段以抗戰八年類比說明《資治通鑒》為什么惜墨如金。
C.第④段所引用的一段話是為了說明《資治通鑒》編纂方法。
D.《資治通鑒》的編纂標準決定了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取舍。
6.聯系全文,說明《資治通鑒》為什么沒有選司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子虛賦》、《上林賦》,卻選取他一篇短短的《諫獵賦》。(4分)
《資治通鑒里為什么沒有李白》閱讀答案
1.(2分)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資治通鑒》中沒有出現讓人(或這位讀者、他)出乎意料。或:《資治通鑒》中沒有李白這樣的名人,讓人出乎意料。(李白著名,1分;《資治通鑒》中沒有出現令人出乎意料,1分:只答:竟然、出乎意料,不得分。)
2.(3分)李光地這樣的讀者沒有認識到《資治通鑒》的寫作目的和選擇標準(2分),錯誤地認為《資治通鑒》“網漏吞舟”(或漏螭了重要的歷史人物)(1分)。或: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并不是真正的將歷史名人疏忽了,而是為了讓統治者鑒往知來,總結其最精華的部分。而李光地這樣的讀者卻未能認識到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的惜墨如金。
3.(2分)B
4.(3分)D
5.(3分)c(不是“方法”,是目的和標準)
6.(4分)司馬光編《資治通鑒》,是為了給皇帝等國家高管提供歷史參考,便于他們汲取歷史經驗以提高治理國家的水平,而《子虛賦》、《土林賦》是文學作品,與治國無關(或因為司馬相如不是政治人物),(2分)《諫獵賦》的文字雖然短小卻從一個角度提出了帝王行為規范的問題,與治國有關,故能被《資治通鑒》相中。(2分)(本怨對《諫獵賦》加個注釋,但如此就告知答案了,學生如能聯想到學過《諫太宗十思疏》,由“淶措”二字,還是能夠回答的。)
看了“資治通鑒里為什么沒有李白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