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不同內涵及其繼承發展閱讀練習及答案
《國學的不同內涵及其繼承發展》閱讀材料
③針對不同內涵的國學,其繼承和發展的手段顯然也不一樣。對“作為材料的國學”的繼承和發展,主要應該是學術界的事情。在20世紀初葉國學與新學的爭論中,胡適有一篇總結性文章——《新思潮的意義》,對繼承和發展國學的路徑與目標作了闡述,即“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也就是引入西方的學理精神,整理分析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材料,從中辨明真偽、理出條理、闡明因果,并且以新的眼光重估價值,為創造新文明服務。20世紀我國眾多人文學科的學術成果,其實都是沿著這種思路發展出來的。應該說,胡適的這一思路對于今天“作為材料的國學”的繼承和發展仍具有參考意義。
④由于“作為主義的國學”的立足點在于經世致用,因此對其繼承和發展問題尤需謹慎。毫無疑問,中國傳統思想中的確有許多非常睿智的內容,諸如對待自然、人生以及他人、社會的態度等,這些思想也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療救當下時弊的良方。然而,過于強調傳統思想對當下的巨大作用,并不可取。中國傳統思想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其主流思想是為君王統治服務的,與現代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念有相悖之處。從經世致用的角度說,針對當下社會中一些不良現象如裙帶關系、官本位思想等,深挖其歷史根源,達到認識歷史以批判當下時弊的目的,可能更有意義。
⑤“作為文化的國學”的繼承和發展問題,則主要針對普通民眾。從這個層面來說,繼承和發展國學的首要任務當然在于普及國學基本知識。讀一讀《三字經》、《論語》,背一背唐詩宋詞,畫一畫國畫,唱一唱傳統戲劇,看一看博物館中各式文物,這些都是普及國學知識的途徑,但更為重要的,應該是在各個階段的教育中加入更多國學內容。需要強調的是,對國學知識的普及必須在時代眼光的關照下批判地進行。應當明確,普及國學的目的并不在于重建一個舊式的思想價值體系、一個舊式的社會,而是為了建設一個更為和諧、文明的新社會。
《國學的不同內涵及其繼承發展》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于“國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國學”作為一個詞語,不是現在才有的,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那個時候的國學專指人們拜師讀書學習的地方,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學校。
B.“作為材料的國學”,是指我們中華民族過去歷史、學術等方面材料的集合,胡適、傅斯年、毛子水等人文章中的國學大致是此意思。
C.“作為主義的國學”,是指從中國傳統思想中汲取精華,以為今用;復興中國傳統思想,改變當下西方學術文化盛行的現狀。
D.“作為文化的國學”,是指廣義上的中國文化,中國的哲學、歷史、美術、文學、醫學、地理乃至民間習俗等等都可以歸入其中。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近現代所說的國學,是一個相對于西方學術文化而言的概念,在不同人那里內涵也不盡相同,比如鄧實說的國學與張煊說的國學。
B.“作為材料的國學”的繼承和發展,主要應該是學術界的事情,繼承和發展的路徑與目標,胡適在《新思潮的意義》一文中作了精辟闡述。
C.在對待自然、人生以及他人、社會的態度等方面,中國傳統思想中有許多可以作為療救當下時弊的良方的非常睿智的內容。
D.對“作為主義的國學”的繼承和發展特別需要謹慎,否則就容易對社會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為這種類型的國學的立足點在于經世致用。
3.結合全文,談談如何繼承和發展國學。
《國學的不同內涵及其繼承發展》閱讀題答案
1.A
2.C
3.(1)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或引入西方的學理精神,整理分析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材料,從中辨明真偽、理出條理、闡明因果,并且以新的眼光重估價值,為創造新文明服務。
(2)中國傳統思想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對其繼承和發展問題尤需謹慎,應立足于經世致用,針對當下社會中一些不良現象如裙帶關系、官本位思想等,深挖其歷史根源,達到認識歷史以批判當下時弊的目的。
(3)普及國學基本知識,在各個階段的教育中加入更多國學內容,對國學知識的普及必須在時代眼光的關照下批判地進行。
看了“國學的不同內涵及其繼承發展閱讀練習及答案”